肺栓塞病人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肺栓塞病人的护理

林秀翠

林秀翠(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15002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241-02

【摘要】肺栓塞是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阻塞的病理过程。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病人,与长期卧床、骨折、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肺栓塞病人护理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指静脉系统或右心内形成的血栓脱落,或肺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栓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动脉,致使所供应的肺组织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病理生理征。肺栓塞是一种继发性疾病,主要病因是由于肢体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所致。

一、病因

肺栓塞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西方国家认为肺栓塞与凝血因子V的Leiden突变密切相关;另外一个是获得性因素,如骨折和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长时间制动、凝血异常和一些全身性疾病等。在肺栓塞的病因和诱发因素中,下肢和盆腔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目前公认的首位原因。

二、临床表现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是栓子导致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改变的结果,大致与肺动脉阻塞的严重程度有关。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不同病例常有不同的症状组合,但均缺乏特异性。各病例所表现症状的严重程度亦有很大差别,可以从临床上完全无症状到猝死的发生。肺栓塞常见的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2.胸痛3.咳血4.晕厥5.发热6.情绪改变

通常情况下,一次肺动脉栓塞面积在20%以下,病人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和表现。栓塞面积在50%以上,病人可以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与表现。栓塞面积在80%以上,病人可能立即死亡。为此我们将肺栓塞分成三种类型:无症状型、有症状型、致死型。平时在临床上所常见的肺栓塞中,75%以上为无症状型或有症状型,因此充分地认识和高度重视就可以减少和避免致死型肺栓塞的发生。

三、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病人的一般情况,有无心血管疾病及手术史、有无外伤病史及出血性疾病、静脉穿刺史、恶性肿瘤史。

2.症状和体征

(1)局部:病人咳嗽、胸痛的程度,持续时间、呼吸频率的改变,咳血量的情况。

(2)全身情况:有无神志、呼吸、脉搏、血压、尿量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对疾病预后所产生的恐惧、焦虑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家人对病人的支持程度。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

2.手术效果病人的呼吸、胸痛情况等。

3.局部伤口情况有无伤口渗血和渗液情况。

四、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病人发病突然、呼吸困难、有濒死感,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宜给予病人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告诉病人医院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设备,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急救护理由于肺栓塞发病急,甚至可造成病人猝死,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做好急救护理。

(1)一旦发现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或呼吸加快、咳血、血压下降、晕厥等症状时,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立即通知医生,绝对卧床休息并制动,避免剧烈的搬动和翻身,防止栓子脱落。若病人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呼吸、脉搏、心率、心电图、血压的变化,尤其注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其数值必须保持在95%以上。观察尿量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持续高流量吸氧,给予双鼻导管吸氧,或面罩给氧6~8L/min,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呼吸机辅助通气。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各种药物及时输入,适当控制输液速度,警惕急性肺水肿,伴休克者用升压药时使用输液泵,以保证剂量的准确性。

(5)备齐各种急救物品,床边常规备吸痰器,使之处于功能状态。

3.休息与活动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抬高患肢,行足背伸屈运动。一些机械因素如肢体活动、外力挤压,加上纤溶系统的作用,以及溶栓治疗,都有可能导致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故禁止热敷、按摩患肢。

4.药物护理使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前评估病人有无禁忌证,抗凝、溶栓药物治疗的主要副作用为出血,护士应监测有无出血征象,如有无血丝痰、咳血,有无注射部位渗血或血肿,避免不必要的肌内注射和反复静脉穿刺,必须注射时应适当延长压迫时间,以免增加出血的机会;观察病人意识及瞳孔的变化,以判断有无颅内出血。并教会病人预防出血的诱因,如不要挖鼻、碰撞,不要用锋利剃须刀等。

5.术前准备按血管外科术前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