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慢性疼痛护理措施

孙立媛

孙立媛(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1551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279-02

【摘要】目的由存在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类似于这种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不论轻重程度如何,任何突然或缓慢发作的疼痛,持续或复发都没有一个可以预料的或预测的结局,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

【关键词】慢性疼痛护理

1.评估病人疼痛的强度

(1)要求病人按0~10级来评估疼痛(0=不痛,10=最痛)。

在感觉最好时,采取镇痛措施后和感觉最差时分别进行评估。

(2)与病人共同确定用什么方法来减轻疼痛的强度。

2.评估能降低疼痛耐受性的因素,如有无怕别人不相信、恐惧、疲劳、生活单调等因素。

3.减少或除去使疼痛加强的因素,与急性疼痛的有关部分同。

4.评估慢性疼痛带给个人生活的影响。由于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应通过病人及其家属评估以下方面的影响,即有关病人的:

(1)表现(工作,角色的责任感)。

(2)社会交往方面。

(3)经济方面。

(4)日常活动(睡眠、进食、活动、性生活)。

(5)认知和情绪(集中思维、抑郁)。

(6)对家庭的影响(家庭成员的反应)。

抑郁是慢性疼痛容易并发的情绪反应,若有抑郁存在,则应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设法减轻抑郁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①鼓励病人和家属主动说出其困难处境;②仔细倾听他们的诉说;③要说明抑郁和慢性疼痛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

5.帮助病人使用无创性止痛措施

(1)在协助病人选用一种无创镇痛方法时,应考虑病人是否有参与的愿望;参与的能力;爱好与习惯;其他人(亲属或朋友)的帮助;有无禁忌证(过敏或其他健康问题);还应考虑止痛措施的费用及方便程度。

(2)应把各种无创性镇痛方法,以及为何是有效的道理向病人和其家属说清楚。

(3)和病人一起开始使用合适的无创性镇痛措施,并对每种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如松弛术、皮肤刺激疗法(冷、热敷、按摩、加压、震动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等,还可介绍一些其他的技术,如瑜珈、气功、生物反馈等。

6.用医生所开的止痛剂解除病人的痛苦

(1)评估并决定最佳的用药途径:口服、肌注、静脉给药或盲肠栓剂。

(2)观察用药的反应

①对住院病人,在服药后0.5h,到病房观察效果,要求病人对服药前的疼痛严重程度和服药后的好转情况进行分级比较,并请病人注意隔多久疼痛又开始增剧,以便考虑给药的间隔。

②对门诊病人,要求病人做好服药时间和镇痛效果的记录。

(3)为逐渐停用止痛药,应鼓励病人尽早或尽量应用口服用药,过渡方法可采取:

①开始口服一次较大的剂量。

②继续执行PRN的肌注药物。

③逐渐减少肌注量。

④根据病人疼痛情况调节口服剂量。

7.减轻或消除麻醉剂的副作用

(1)镇静状态,处理同“急性疼痛”中有关部分。

(2)便秘,按“便秘”章处理。

(3)恶心和呕吐。

①要求医生在用止痛药同时给适当的止吐剂,或改变用药以减少恶心反应。

②告诉病人在应用一定剂量后,恶心会逐渐消失。

③不要因怕恶心而拒服镇痛药,应在服药后加服止吐剂。

④鼓励病人常含服小冰块或饮用清凉液体(淡茶水、矿泉水或淡盐水),应小量多次饮,成人每0.5~1h饮30~60ml;儿童每0.5~1h饮15~30ml。

⑤考虑使用栓剂代替口服药。

⑥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和主动吞咽来抑制呕吐反射,进食后坐下而不是躺下。每次进少量食物,并慢慢进食,餐前餐后各1h避免饮水。在进餐时限制液体量以避免胃扩张,不要吃糖和煎炸的或含脂肪的食物,避免不良气味刺激病人呕吐中枢,咸味的、较凉的食物较适宜。衣着应松软,空气应清新。

(4)口干,同“疼痛”的有关内容。

8.协助家属对病人的疼痛做出最佳反应

(1)家属对病人的慢性疼痛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过分关心和焦虑,这样都可能会增加疼痛。

(2)首先应承认病人确有疼痛,与医护人员协商选择并正确使用止痛剂,不要怕成瘾,但要注意避免副作用。

(3)护士应与家属合作,指导采用一些无创性的镇痛措施。

(4)应提供机会让家属表达他们的恐惧和困惑,以及处境的困难。

9.强调运动的重要性,慢性疼痛的病人往往怕引起疼痛而不敢运动,时间长了就易有各种并发症。因而应协助病人在疼痛减轻时,尽量伸展肌肉和运动,最好订出每天的活动计划。

参考文献

[1]贺芳.慢性疼痛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中国医学信息,2004,19(13):9-10.

[2]肇丽群(译).非恶性慢性疼痛的处理.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5):43.

[3]徐斌,王效道,刘士林.心身医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142.

[4]苏秀萍,王美蓉.慢性疼痛的治疗和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17.

[5]崔焱.疼痛患者的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