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结核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156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结核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郑旭袁进张琴

郑旭袁进张琴(当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444100)

【摘要】目的了解当阳市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的耐药水平,掌握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56例肺结核患者资料,配制4%NaOH+NALC液处理细胞,用改良的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WHO/IUATLD推荐的比例法,对异烟肼(H)、链霉素(S)、利福平(R)、乙胺丁醇(E)等4种抗结核药敏试验。结果本院156例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为39.1%,总耐多药率为16.7%,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并且对4种常用抗结核药物耐药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结论当阳市结核病耐药水平是较严重省份,对结核病控制工作将是一个大的挑战,耐药结核杆菌的控制将是下一步结核病控制重点之一。

【关键词】结核杆菌耐药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139-02

20世纪90年代结核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死灰复燃,引起了人们对结核病防治的高度重视。结核病的耐药现象,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已成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三大挑战之一。2012~2013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显示,全国每年有耐多药结核病患者12万例,广泛耐药患者9000余例。对结核病患者结核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可以为结核病预防控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就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56例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和人群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56例肺结核患者资料,包括全部新发病例和复治的首次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的患者。其中,男性114例,女性42例;年龄在19~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12.0)岁,初治105例,复治51例。多耐药指结核分枝杆菌对不包括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在内的1种以上的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MDR)定义为耐异烟肼(INH)+利福平(RFP)或耐INH+RFP+其他药物[1]。

1.2方法

调查病例均以晨痰加入新鲜配制的4%NaOH+NALC液消化,取处理后的标本0.1ml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每份标本接种2管,置5%CO2培养箱37℃孵育。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比例法,使用改良罗氏培养基,药物临界浓度:INH为0.2mg/L,链霉素(SM)为4mg/L,RFP为40mg/L,乙胺丁醇(EMB)为2mg/L。取培养基上生长2~3周的新鲜菌落研磨稀释成菌悬液0.01g/L,分别接种于含药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斜面,置37℃培养4周观察报告结果。含药培养基菌落数/对照培养基菌落数≥1%为耐药[2]。

1.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的影响因素。

2结果

2.1患者总体耐药情况

156例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和总耐多药率分别为39.1%和16.7%。获得性耐药率和初始耐药率分别为49.0%和34.3%,获得性耐药率高于初始耐药率(P<0.05);获得性耐多药率和初始耐多药率分别为23.5%和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156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耐药率、耐多药率情况

组别检测株数耐药(%)耐多药(%)

初治组10536(34.3)14(13.3)

复治组5125(49.0)a12(23.5)a

合计15661(39.1)26(16.7)

a)与初治组相比,P<0.05

2.2对4种常见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分析

对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频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对单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率分别为23.1%、20.5%、14.7%和6.4%。初治组和复治组患者对单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均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但复治组耐各药的频率都高于初治组,见表2。

表2156例肺结核患者耐各药频度

分组例数耐INH耐RFP耐SM耐EMB

例数%例数%例数%例数%

初治组1052019.11817.11413.343

复治组511631.41427.5917.7611.8

合计1563623.13220.52314.7106

表3156例肺结核患者耐各多药情况

分组例数耐HR耐HRS耐HRE耐HRES合计

例数%例数%例数%例数%例数%

初治组10576.743.821.911.01413.3

复治组5135.947.835.923.91225.5

表3显示,初治组患者在耐多药的各种组合中,耐药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耐HR、耐HRS、耐HRE和耐HRES,复治组患者在耐多药的各种组合中,耐药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耐HRS、耐HR、耐HRE和耐HRES。

2.3患者抗结核药物耐药影响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服药史、人均收入低、就诊延迟和患有慢性病为肺结核患者体内结核杆菌耐多药形成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4肺结核患者耐多药性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BSEWaldP值OROR95%CI

人均收入≤5000元0.010.016.660.011.011.01~1.03

服药史0.030.015.510.021.031.01~1.05

就诊延迟0.260.0810.850.001.301.11~1.51

患有慢性病0.330.136.510.011.391.08~1.78

3讨论

本研究显示,本院156例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为39.1%,总耐多药率为16.7%,耐药情况较为严重。4种常用抗结核药物耐药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可能与各年代应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关。提示我们在下一步的结核病治疗中既要注重抗耐药性药物的开发,又要遵循科学的治疗规范。针对影响产生耐药的相关因素,改进防治工作,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全国耐药结核病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9-81.

[2]InternationalUnionAgainstTuberculosisandLungDisease.Thepublichealthservicenationaltuberculosisreferencelaboratoryandthenationallaboratorynetwork[M].paris:IUATLD,1998.

[1]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02,(02):99.

[3]阚晓宏,万康林,金玉莲,等.DNA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分型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05,27(2):77-81.

[4]董海燕,王庆,刘志广,等.VNTR技术用于安徽省耐药结核分支杆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25(8):687-690.

[5]陈立新,谭云洪,王庆,等.IS6110-PCR分型方法用于安徽、湖南、江苏三省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5,21(5):389-392.

[6]周瑛.150例耐多药肺结核的成因分析和治疗探讨.安徽医学,2005,26(5):387-388.

[7]钱明,卓文基,江勇.1431株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性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12):44-45.

[8]何海波,王晓萌,朱一凡.1103例肺结核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浙江预防医学,2003,15(11):17-18.

[9]谢艳光,李发斌,闫兴录.黑龙江省WHO结核病耐药监测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08,30(5):39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