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是否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是否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比研究

谭勇

谭勇安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2651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围术期全身预防以及局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结果,以期为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在2013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80例老年性白内障,并经过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等因素将其分为全身组和局部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全身组患者在围术期采取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局部组患者采取仅仅局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并比较2组患者的眼部炎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均未出现眼部炎症。结论: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手术的围术期可以采取局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不需要对其进行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

在曾经的临床治疗中,白内障手术后易发生感染造成眼炎,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眼部炎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仍凭借其强烈的破坏性以及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1]。在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围术期中使用抗菌药物,能显著降低眼炎的发生率。为了对比在老年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是否应进行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本次研究将对我院的80例经过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眼科在2013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80例老年性白内障,并经过白内障手术患者,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等因素将其分为全身组和局部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全身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50~78岁,平均年龄为(65±1.2)岁;局部组患者年龄为51~80岁,平均年龄为(67±1.5)岁,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为3d,同时两组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①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②患者在住院期间不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均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1.2治疗方法

全身组:患者在手术前3天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4次/d,0.1ml/次,手术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对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非甾体类消炎滴眼液,3次/d,在手术后持续用药2周以上。同时在患者手术前30min采用头孢呋辛1.5g静脉点滴注射以及手术后头孢呋辛1.5g静滴点滴2天。局部组:患者在手术前3天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6次/d,0.1ml/次,手术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6次/d,0.1ml/次,对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非甾体类消炎滴眼液,3次/d,在手术后持续用药2周以上。

1.3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结果将参考《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中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诊断标准:①患者在进行手术后没有过多反应,病情恢复稳定;②手术切口闭合性良好,形成前房;③眼压恢复正常,人工的晶体放置位置良好。此种标准为白内障术后视力转归;而白内障手术后产生眼炎的诊断标准为:①患者在术后存在眼痛和头痛的症状,视力有明显下降;②患者眼部存在刺激性症状,前房有炎性渗出并脓性分泌物的形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SPSS13.0软件进行结果的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两组患者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后发生眼炎的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及眼炎发生率比较

组别手术例数全身抗菌药物使用率(%)局部抗菌药物使用率(%)术后眼炎发生率(%)

全身组401001000

局部组4001000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能够得知,全身组和局部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手术后发生眼炎的概率都是0%,由此可见,在白内障手术的围术期可以采取局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不需要对其进行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白内障手术属于有植入物的Ⅰ类切口清洁手术,从原则上来看,患者在手术之后并不需要使用到抗菌药物,但是为了保证眼睛不会发生感染,通常情况下都会在患者的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2]。在我国为了加强围术期中对于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针对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在患者手术之前30min进行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而手术后则不需要。

患者经过白内障手术后眼部由于感染发生眼内炎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结膜囊中的细菌进入到眼内所造成的,因此在手术之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杀菌是十分必要的,能对细菌进入眼部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凭借局部用药的方法就能达到预防细菌的作用。同时在围术期当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次数可由传统模式下的4次/d增加到6次/d,通过缩短用药间隔的方式有效防止眼炎的发生。

通过医学研究表明,在白内障手术后发生眼炎同结膜囊中进入的细菌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绝大多数的细菌都来源于人眼结膜当中所存在的正常的细菌。在医学报道中,对白内障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滴眼液之前结膜囊细菌的检出率大约为36%,而在使用抗菌药物滴眼液之后,其检出率有了明显的降低[3]。通过这些医学研究也能够看出,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滴眼,对于清除结膜囊中的细菌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80例经过白内障手术的患者,通过对比是否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来分析在今后对于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围术期是否需要进行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均未出现眼部炎症,在今后对于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完全可以通过进行围术期局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以及缩短用药的间隔来达到预防眼部感染的目的,其治疗效果于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相当。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眼的结膜囊长期暴露在外界,因此无法达到完全无菌的状态。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要应做到在手术前使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结膜囊和泪道,并在手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必须保证无菌操作,同时还要减少在手术过程中人员的流动,保证手术室的空气最大化的纯净。

综上所述,在今后对于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在其手术围术期可以用局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来代替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这样能够提高用药的效率以及加强对于抗菌药物的管理,体现出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秀芳,邓雅玲,刘萍.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是否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比研究[J].中国药房,2013,11(06):536-538.

[2]曲虹,曹姗,范蓓蓓.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南药学,2013,10(08):631-633.

[3]潘力,夏云.我院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与评价[J].中国药业,2012,12(09):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