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神经内科护理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分析

李春玲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患者210例,遵照双盲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05例,分别采取MEWS与SBAR沟通模式、常规评估和沟通,对比两组住院时间、转入ICU率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转入ICU率为0,与对照组的5.71%相比优势明显;且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实验组,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差于实验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中有可靠效果,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改良早期预警评分;SBAR沟通模式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是临床医疗机构为了更好的识别危重症患者,针对患者情况尽早制定实用、简便的评分系统,SBAR沟通模式则是一种结构化、标准化的沟通形式,为了早期识别潜在的危重症患者[1],现通过研究我院神经内科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沟通和评估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0例患者入组起始时间为2016.7月,终止时间为2018.7月,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55例,女50例,年龄23-78岁,均值(55.6±3.9)岁,其中有9例帕金森综合征,有12例癫痫,有10例病毒性脑炎,有7例血管性头痛,有8例脑囊虫疾病,有13例重症肌无力,有8例脑供血不足,有9例脑出血,有29例脑梗死;实验组男58例,女47例,年龄25-76岁,均值(56.8±4.2)岁,其中脑梗死占25例,脑出血占11例,脑供血不足占7例,重症肌无力占13例,脑囊虫疾病占4例,血管性头痛占9例,病毒性脑炎占12例,癫痫占6例,帕金森综合征占18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沟通和病情评估,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实验组则行MEWS与SBAR沟通模式,①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病情,并记录意识、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情况,快速获取患者的参数,并完成对患者的病情评价和评分,评分大于等于4分的患者应作为重点护理对象。在患者入院时、病情变化、回病房时需要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评分在0-3分之间的患者可给予常规护理,≥4分的患者需要立即采取SBAR沟通模式,并在30分钟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预防病情恶化[2]。②SBAR沟通模式:Situation(现状):介绍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基本信息;Background(背景):汇报患者何时入院,诊断结果,用药治疗的过程和时间;Assessment(评估):汇报患者临床症状、疼痛评分,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MEWS评分;Recommendation(建议):汇报患者可能存在的症状,并要求医师重点对患者进行检查,明确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3]。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主要从异常化验结果、风险、病情和诊断、治疗、护理重点等几方面进行了解,并记录患者ICU转入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数据,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天数和转入ICU率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转入ICU率和住院时间相比较,实验组转入ICU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一)。

2.2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度

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度更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3.讨论

MEWS评分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详细的了解患者病情,总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需要及时采取医疗救治和干预,在改良预警评分中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4]。在MEWS评分的基础上再结合SBAR沟通模式,能够让护理人员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并将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通过SBAR沟通模式能够让护理人员更加明确、清晰且规范的汇报患者的情况,以此提高了沟通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转入ICU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护理人员对病情掌握度较对照组好,P<0.05,说明实验组评估和沟通方法更佳。

综上,神经内科患者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能够客观、科学的评价患者的病情,并在建立统一、有效的沟通标准下,帮助医护人员动态性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荐。

【参考文献】

[1]马迪,唐杰梅.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NICU护士晨会交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110-111.

[2]农彩梅,黄曲云,黄青秀.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10-12.

[3]朱陈燕,余芳,陈湘.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医患纠纷中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5):37-39.

[1]陈冬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院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