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结合尤为重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在《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结合尤为重要

阿地巴

阿地巴(新疆塔城地区卫生学校新疆塔城834700)

【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266-01

【摘要】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多,学时长,而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要求,也远远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各科目的联系,更加信息化,要求我们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使所学科目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快速、方便,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结合临床,所学知识实用临床。

【关键词】教学多媒体学生

1《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每个医学生从认真学习并掌握《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学习开始,为其它医学各科,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科打基础,因为它是基础医学的基础科目之一。这门科目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组织结构及复杂有机体—人体的发生、发展规律等内容。要求学生探讨学习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毗邻关系、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只有掌握了正常的人体结构,才能区分异常的现象与生理、病理的关系及发展过程,对临床诊断、治疗,尤其是外科手术处理等才能正确进行。因此,医学生必须学好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科目,因为本门课程是医学基础的基础,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在医学领域有所成就。

2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充分备课,为了适应并紧跟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必须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来提高自己,探索创新,立足岗位,解决好课堂“一滴水”,课前准备“一桶水”的理念。随时解答对课堂将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及相关科目内容,满足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并对所学专业产生学习兴趣,从情感入门。

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心态学科,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学时很长。首先要对记忆的东西要充分理解,理解了才能记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多讲、并利用大量的挂图、标本、模型等,还要注意板书、板图的利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多媒体教学引入了课堂以适应现在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多感观功能,较直观、更新鲜、更生动打破时空限制,使信息更加丰富、易懂、易记,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科学的备课要求。在备课时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大量的相关图片、影像素材制作成动画形象播放,同时结合传统的讲解、灌输,强调重点,讲解难点、疑点,举例说明,反馈联系,使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述人体各系统的组成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组成各系统的器官以动画的形象给分离组合,从而加深加强对每个系统的组成,对每个系统相关器官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一目了然,在结合板书、版图综合讲述。在讲述脉管系统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出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为封闭式的管道系统,通过心血管各腔的结构及血液循环途径的观看,加深、加强对大、小循环途径的记忆,更为直观和形象。

在“组织学”和“胚胎学”的讲述中,多媒体课件教学更为重要。传统的“组织学”及“胚胎学”的教学,课堂论述理论后还要进入显微镜室,要求镜下观察其内容,并为了加强记忆还要求学生描述镜下结构并绘图。由于每班学生多而显微镜少,组织切片也少,很受实验的制约,有些实验项目无法实现。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在教室的大屏幕上观察、讲解,而后进入实验室观察,就能弥补实验室资源不足的问题,并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可满足教学的需要。胚胎学是一门看不到,摸不着的并以空间想像去理解讲述的科目之一,因此,必须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制作从两性细胞的结合、卵裂、胚泡、胚层的形成到胎儿早期源基的形成过程,更为生动可见。除了制作胎儿正常形成、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还制作些异常发育、畸形的形成及原因,同时还可以结合其它相关基础医学,如《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及《生化》等科目的多媒体课件,还要充分利用临床各科的相关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将较抽象的板书讲解模式活跃起来,与多媒体结合,突破教学的局限、死板、难懂、难记忆、不理解等多种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图、文、声、像并用,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中提高自己,学好本门基础医学课程,为其它医学的科目打下牢固的基础。

3教师的责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义务,认真备好每堂课,爱岗敬业是教师的责任,这个义务和责任包括对职业的爱,对岗位的爱,对学生的爱。有了真诚的职业情感才能用心投入教学,才能以德育德。认真教书、教育后代,把教书育人作为你服务的宗旨,把为人师表作为你人生的美德,把热爱本职、履行岗位职责作为你的崇高的理想,把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作为人努力的方向,把全心投入,用心讲解,诲人不倦作为你对事业的追求和工作的作风,培养教育后代来报答社会,体现你作为教师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唐琪,张永梅.解剖学教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1).

[2]徐朋宵.解剖科学进展[M].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