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教育违规律的效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违背教育违规律的效应

周德康

周德康(越西县第二中学四川越西616650)

俗话说“好孩不闲,癞孩不玩”;“少时不动,长大无用”。好动好问是孩子的特点也是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否则将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有的教师把学生的好动好问看作是“淘气”“调皮”甚至是“捣蛋”,而予以压制。一味地要求学生“斯文”、“规矩”、“不许动,不许闹,不许跳,不许笑”。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钉在课桌上结果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长时间的禁锢、压抑必将会导致学生情感的发泄乃至于造成无法想象的恶果。

“下课了”伴随着下课铃声,一群群学生从教室里冲了出去涌向狭窄的楼道。

快看,“飞人杂技”!几位学生利用干而未断连着一丝桂树皮的两米长的树枝,轮换着打秋千。危险!

看,在打架!学生潮水般地涌向建筑工地一下子围个水泄不通拨开人群可以窥见:两个学生正在用工地上的小斗车,举行凶险可怕的斗车比赛。诸如此类的镜头真叫人心惊肉跳,哭笑不得。

一个更值得泾意的镜头——学生急匆匆地和老师碰了个满怀,年过半百,上课后略带倦意的女老师被撞得蹲在地上,教具粉笔撒了一地,学生手足无措,呆若木鸡。尴尬的场面如何收拾?一位老师愤怒地指责那个学生:“不长眼睛,往老师身上撞,象什么学生?”又一位老师严肃地批评道:怎么把老师撞倒了“行为美哪儿去了?”被撞倒的老师却从容地站起来,一手捂着碰疼了的肚子,一手拍着学生的肩膀,微笑着说:“玩去吧!”……

如此种种,如课堂做“小动作”打架、损坏公物甚至一些“不可思议的恶作剧破坏性行为等等除了其他原因外往往跟学校教师违背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有关需要说和不准说的矛盾冲突有关学生旺盛的精力身心积蓄的能量消耗,不用于有益的活动就用于有害的活动。这也是事物发展的一条规律,因势利导,通过有益的活动,满足他们身心发育的需要,并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最后一个事例中三个老师对闯祸学生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们对学生好动特点不同的认识水平。被撞的老师不仅懂得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而且具备对学生的宽容美德,宽容的恰当是教育,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宽容是心底里对学生的过错的谅解,允许学生有一段认识和转变的过程,才符合学生思想的转变规律。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学生好动的规律,否则将会造成违背规律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