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学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国学研学实施策略

谢灵娟

(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安徽合肥230011)

摘要:研学作为“旅游+”发展的新兴业态,国学研学则作为“教育+传统+旅游”新形态教育,课程化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契合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题要义,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路径,具体策略如下。

关键词:国学研学;研学旅行

一、创设主题,引领研学旅行

(一)创设增强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题

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虽然现今社会大大提倡全民创新,但创新难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在研学旅行中开设增强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题,在旅游活动中设计专项主题精神普及,赋予学生敢为人先的精神;在线路设计中推行富有科教意义的文化线路,丰富的人文知识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土壤,潜移默化地在学生思维中植入创新的种子,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从多层面上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主题

研学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领域延伸与扩大。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低、实践能力差。因此,在研学旅行中设计旅游产品DIY、自主设计雕塑、参加乡村旅游田园采摘等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活动,不但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

(三)创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题

研学旅行主题多样,极富文化特色的研学旅行是吸引学生家长的重要一极。博物馆、遗址景点、历史街区、文化古都等都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典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古人的生存的遗迹与故事将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人文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旅行与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丰富内容,充实研学旅行

(一)强化校内课堂内容

古人有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现今课堂的内容在不断充实饱满,但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学生很难充分理解知识或事物的本质,大多都只能了解“书本上的世界”。研学旅行是课堂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它便于将课堂的内容与实践活动有机充分地结合起来,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融入自己的思想,才能外化于形。美术馆、航天基地、自然博物馆等可以与学校美术、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有机结合,在学生参观游览的同时自然地将所学内容充分掌握,助于强化校内课堂内容。

(二)补充现实所需内容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新事物令人目不暇接,课本上的知识更多呈现前人的知识理论经验,无法与现实日新月异的事物有效衔接。因此,研学旅游便成为弥补这一缺陷有效手段。研学旅行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可设计空间大,可紧跟时代发展加强活动内容设计,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多样化多渠道多方面地吸收知识,补充课本内容的不足。

(三)延展未来必备内容

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待人接物、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能力也是必备的素质。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处事能力的机会,旅行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处理与其他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挑战,让学生在困难面前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学生与同学协作配合面对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所不能触及的方面,研学旅行将成为帮助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创新形式,做活研学旅行

(一)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已不再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学形式需要创新,进而转向互动式教学、双向交流式、体验式教学。研学旅行正是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可在旅行中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反馈,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性,根据学生学习接受的程度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因材施教。在设计研学产品时,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邀请高考状元做励

志报告,与营员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清华、北大等名校学子作为辅导员、导游做讲解,陪伴营员一起游学,深入交流;甚至可以以学生为单位组成小组,参加各类体验式活动,培养团队意识,提升个人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创新活动形式

传统的参观景点加教学的形式已缺乏吸引力,研学活动形式应创新不同形式,具备多样化形式。比如:将园林、建筑、宗教、民俗、工艺、茶艺、盆景等多类知识融入研学旅行活动,通过团队大比拼、大挑战等形式实现,学生可以体验其中并得以研习茶艺、书法、插花、烹饪等技巧,让学生动起来,在游览玩乐的同时兼备体验的乐趣。

(三)创新管理形式

传统旅游大都是导游带队,带领游客游览参观各类景点。在研学旅行中,管理形式需要创新,不应局限于老师或导游带队,应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领导意识并培养其领导能力。学生通过竞选的方式获得领队资格,由学生提前收集景点的历史文化,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设计参观线路,提升了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

(四)延伸育人格局,实施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策略

研学旅行育人格局就应由教学、管理和评价延伸至旅行准备、过程体验、生活实践、研究性学习和人员管理、评价发展,其中过程体验包含自然、文化、生活和社会等要素。在这样大的育人格局之中,还需配以体系化的育人策略。第一,研学旅行是一项时间紧张、内容繁多的活动,其过程性的特征特别明显,所以,从政府、学校、教师开始规划研学旅行到学生们为研学旅行做准备,从学生们踏上行程到展开旅行和人文体验、生活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等,从学生们踏上归程到实施多方评价、对接学校课程,均应开展育人活动,即实施全过程的育人策略。第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兴趣的学生所实际需要的研学旅行环境及体验是有区别的,应当结合学生的阶段性身心特点、能力基础、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为不同阶段、不同兴趣学生协调提供适合的研学旅行体验、适宜的管理和评价,使学生得以创造性发展,即实施全方位的育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