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影像语境下的摄影造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数字影像语境下的摄影造型

刘从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

摘要:摄影造型是运用摄影的手段,结合一系列造型意识活动,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组织成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感情。数码技术急速发展,相机的操作、控制更加简便、快捷和精确。数字摄影的发展为摄影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难以捉摸和体现的奇思妙想,数字影像语境下的摄影造型的表达空间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关键词:视觉表现;摄影造型;数码后期

“造型”作为名词指塑造的艺术形象,作为动词,指塑造艺术形象的审美活动,作为视觉造型艺术,艺术传达的方式就是造型。艺术门类的不同,对于生活的再现和表现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段方法和表达方式。画家注重色彩、线条、形体、透视比例的观察;雕塑家注重对物体体积的感受;摄影家则侧重对生活典型形象的选择与提炼,摄影画面是“瞬间的、凝固的”艺术。

摄影是一门造型艺术。摄影的造型是指用一定的技术技巧,把客观景物有机地安排在一幅摄影画面中,通过构成画面的各要素,点、线、面、光、影、色等,形成一定的艺术形式,是表达摄影者意图和观点的方法摄影艺术造型是借助相机和感光材料,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表现社会生活的摄影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视觉造型艺术。

摄影的造型涵盖摄影艺术创作整个过程。在实际拍摄中,通过构思选择拍摄对象,寻找拍摄角度,运用光线、线条、影调、对比、虚实色彩、明暗、等手段,将构图法则具体化,以最富有表现力的画面反映创作和表现内容。每一幅优秀摄影作品的产生,是各方面知识、经验与造型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能够从平常的生活中发掘记录出精彩的瞬间。创作表现的内容决定摄影造型语言的形式,采取的表现语言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数码技术急速发展,相机的操作、控制更加简便、快捷和精确。数字摄影时代的摄影艺术,总与图像时代或者说读图时代联系在一起,不需要胶卷、无需冲印、即拍即看的数字摄影特征,使图像量的剧增让任何人都无法漠视他的存在。人们可以随时用它来作为表述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手段,图像时代应运而生。进入二十世纪开始,摄影走过了一个使用、掌握、报道、纪实、个性的释放、摄影本体语言的追求与探索的过程,今天人们更看重图像与我们当下生活的关系,而数字摄影的飞速发展为摄影造型与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难以捉摸和体现的奇思妙想,经由数字技术的拍摄与后期处理,使不可思议又清晰逼真的创作画面给观看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数字技术的掌握不仅仅可以随时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各种调整与修改,而且通过前期拍摄与后期编排及合成实现广阔的创意表现空间。著名摄影家李小镜认为:“以前的摄影技术是有局限的,但电脑科技给了摄影一对翅膀,让它无所不能”。李小镜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自己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探讨,也就是作品《十二生肖》的诞生。他仔细研究每个模特儿的五宫,找出他们各自隐藏在外貌之下的兽性,再将拍摄好的相片通过数码滚筒输入电脑,参考动物的脸,利用数字影像的柔软度和可塑性,通过后期软件重新绘制出既诡异又真实、半兽人似的肖像。这种手法,和雕塑家从木头、石头里,找到材料本身的精神与风华,再将它表现出来是一样的道理。李小镜作品中的半人半兽影像夸张但又不失真实性。

李小镜的《夜生活》系列,从形式上看来,改变了以单一人物为重心的构图方式,以彩色的大群像来呈现都会丛林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与互动。他首先把作品所需要的所有素材物件,包括场地、人物、桌椅甚至咖啡杯等等,分别拍摄下来,然后如舞台上的道具一般任意搬动、修改和利用。这些创作形式上的转变,让李小镜的塑造的半人兽生物,以逼真的方式,进入到你我所熟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之中。与其说李小镜完成的是一幅图像,不如说他搭建了一个有道具、布景、和一群上好了妆的演员所组成的舞台。然后像是舞台剧的导演一般随时按照创作需求移动、调整和增减画面中的任何一个细节,甚至重新组合出全新的构图。今天的数码影像艺术家这种永远无须要定稿的影像造型和创作方式,和传统绘画或是摄像造型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美国摄影家玛姬•泰勒的数码摄影系列作品“梦幻风景”,更是以数码蒙太奇德形式把数字影像语境下的摄影造型与创作发挥到极致。作为著名摄影家尤斯曼的妻子,她没有夫唱妇随,像尤斯曼那样固执地采用传统的暗房特技制作天马行空的影像像,而是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创造空间,充分利用前期拍摄和数码后期制作的完美结合。她的主题创意大多都来自于跳蚤市场以及她周围的环境,然后通过平板扫描仪、Photoshop软件、以及彩色打印机创造了令人惊讶的美丽和巨大的情感冲击力。在泰勒奇妙的、平面化的画面宇宙空间中,天空中抛散着祥云,鸟儿骑着自行车,维多利亚古典淑女的背上长出了飞翔的翅膀。泰勒那些想象力丰富、风格迥异的画面被认为是数码语境下超现实主义领域的当代摄影探索。

中国摄影家叶文龙的《后天》在作品中设置的情节也是基于超现实主义的主观想象。创作者采用电脑后期制作的方式,把在现实中拍到的摄影素材设计组接为主观想象的灾情。森林被砍伐完尽禽鸟无巢可下蛋,河流枯涸,人们只能在阴沟里垂钓,地球受热珠峰冰川融化,作品表现的未来地球被污染后令人震撼的惨状,唤起人们对环境危机的警示。

在2006年中国的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上,贝•尼科拉斯的《克隆人忧思录》荣获最高“学院奖”。画面表现的是基于科学幻想的未来世界,在高科技的工厂不断批量地“克隆”出标准化人群,尽管他们体型高大、四肢发达、但缺乏情感和个性。这组摄影作品以其独到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也引发了中国摄影人数码创意影像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作品投射出作者对现代社会中科技畸形发展的困惑,以及对伦理缺失现象的忧虑。

艺术家姚璐通过将正在施工中的建筑工地拍摄后的素材略加改造,将废墟的万般杂乱神奇地化为虚实相错的山水美景,创作出美幻绮丽的“中国景观”。他的作品中运用的主要元素,来自于建设中的城市街头,他用一堆堆由绿色或者黑色防尘布所遮掩的建筑材料和垃圾,添加少许亭台楼阁与小舟,拼凑成一个个看似精心构思的青绿山水画面。他用数码技术拼接技术在作品中给人营造一种视觉的虚幻镜像,这种粗看下迷人的“古山水画”和细看下的当今建筑工地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数字影像语境下的摄影造型,逐渐成为当代摄影创作的催化剂。数字摄影的发展为摄影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难以捉摸和体现的奇思妙想,经由数字技术的后期处理,既不可思议又清晰逼真的创作带给观看者全新的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1]汤天明.摄影艺术概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顾铮.我将是你的镜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林路,唐卫.当代摄影的多元突破[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刘从蓉(196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