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峡库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浅谈三峡库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于开红曹凤伍

于开红1曹凤伍2(1.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2.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库区的工业经历了一个由衰落走向复兴的过程。复兴中的库区工业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才能实现库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也才能保证三峡工程建设的成功。

关键词:三峡库区工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0引言

由于三峡工程建设的影响,库区原有的工业已经逐渐衰退,新的工业布局尚未完全形成,产业空心化严重,因此加快库区工业建设和发展的步伐成立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贫困面大、移民致富任务重、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因此,发展三峡库区工业,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期实现库区工业与库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有能力保证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经济的增长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使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需要找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水、空气、土地、森林、草地、海洋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但应考虑这些自然资源的环境容量和自净再生的能力。否则就是破坏了自然资源和污染了环境,可再生资源也就难以再生或不可利用了。

2当前三峡库区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1从生产现状看,库区工业已经从整体扭亏的阶段转向快速发展提高阶段。以库区中心城市万州区为例,从2000年以来,全区工业生产始终保持在20%以上的高位运行,工业经济效益出现逐年好转的势头。形成了以盐化工、食品、医药、轻纺和建材为主的五大优势产业,2005年完成增加值3.10亿元,同比增加29.05%。

2.2从能源使用状况看,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造成这一矛盾的关键是库区经济总量小,结构矛盾突出,高耗能企业多。以万州区为例。2005年全区电力需求比2004年增长了14.8%,主要原因就在于恒隆、科华、索特、重啤和腾龙等大型高能耗工业企业的相继建成投产和生产规模扩大。同时,工业企业的天然气耗用量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05年为8400万立方米,占全区总耗用量的46.67%。

2.3从环境污染状况看,库区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代价的。由于工业企业高硫煤的使用导致三峡库区重庆-涪陵-万州一带为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和浪费。同时,逐年增加的工业废水和固体废料的乱排乱放,造成了库区水域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点名批评了三峡库区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大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关停力度,加大不符合要求的造纸、酿造、食品、化工等污染企业的淘汰力度。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和地方政府执行力度不强,这些政策和规定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3构建三峡库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从以上对三峡库区工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来看,库区工业从扭亏阶段到现在的快速发展阶段都是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实现的,即是以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为特征,以牺牲环境、牺牲公众利益和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为代价,这种增长是一种低质量、低效率、低水平的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指导库区工业的规划和发展,构建以投入产出效率高、能源资源节省、生态环境友好和有益人民健康为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实现库区工业的生态化、科学化、高速化发展,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1促进库区工业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库区工业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必须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形成以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低污染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推进工业污染控制方式的“三转变”,即从终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从分散治理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从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方式转变。

3.2优化库区工业结构与布局,不断改善工业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结构,提高库区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3.2.1加快发展库区工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重点发展摩托、汽车、化工、食品、医药、轻纺和建材等产业,推进库区工业结构的优化,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限制发展高物耗、高能耗、高水耗的产业,限制或禁止那些未取得绿色标准认证、对人民健康有害的产品生产。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和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倾斜。

3.2.2引导和促进库区工业合理布局。一方面加强工业区域分工协作。实现库首、库尾和库区腹心地带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另一方面,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库区工业布局。继续推进重庆主城区、万州、涪陵、宜昌等大中工业城市工业的发展;推进忠县、开县、云阳等一批中小城市工业的壮大,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工业发展格局。

3.2.3不断改善工业管理水平和产品结构,提高库区工业的综合竞争力。随着三峡工程和三峡移民的逐渐完工,对口将支援越来越少,区内外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只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工业行业或企业,才有能力采用新技术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因而也才是可持续的。为此,必须通过对库区工业体制改革和企业的“三改一加强”等措施,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达标排放、严格执行产品的绿色标准,才能尽快使库区工业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新形势,提高产品在区内外外市场的占有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产业体系。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转向。推行循环经济能有效解决库区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实现库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1加强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新流程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3.2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西方国家以及中国沿海城市循环经济的实践表明,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强力推进器。在库区现有工业结构的基础上,把投入产出互补的产业聚合在同一个园区内,形成产业间原材料和废弃物之间的循环利用,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系统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可以确保库区经济-社会-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

3.4运用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形成库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激励约束体系。

3.4.1通过行政和法律制度的创新,实行“谁投资、谁收益”的环境治理原则,对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工业企业实行投资优惠、技术支持、税收减免和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并鼓励其他工业企业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3.4.2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建立有利于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理顺环保资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环境治理设施的数量、质量和运行正常。在允许排污限度内,建立污染生产者(排放者)对污染受损者的补偿制度,符合市场经济的通行原则,使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兼顾起来,实现库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