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多重耐药菌监测与管理工作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浅谈对多重耐药菌监测与管理工作体会

王冰清胡梦梅舒婧

(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我院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对住院病人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以监测促改进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设置监测表由院感科、住院部、微生物室共同完成监测,每年对监测数据汇总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持续对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监测,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措施,加强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科室沟通,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多年来未发生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结论每月收集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对比分析,充分了解我院在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不断强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达到以监测促改进的目的。

【关键词】感控管理持续监测有效隔离预防院感暴发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8-0499-01

多重耐药菌既能引起有症状的感染又能引起无症状的定植。定植是指微生物存在于某一部位并能繁殖,但未造成症状和体征[1]。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细菌不一定都是感染的真正病原体,可能是定植菌或致病菌,也可能是污染。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了加强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病人的合理管理,预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倡导[2],严格多重耐药菌管理,强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细菌耐药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对2014年--2017年多重耐药菌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对比分析。

1.2监测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设定监测指标,通过督查、沟通、通报促改进。

1.3统计分析

将每月监测的数据进行人工汇总、统计分析。

2.监测结果

2.12014--2017年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

2.2各科室多重耐药菌检出汇总

2014-2017年共检出多重耐药菌450株:主要分布在儿科和新生儿科,因这两个科室是诊治感染性疾病为主,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均采集标本送检,尤其是新生儿科对感染病人基本做到了入院即采集标本送检。产科、妇科基本上是发生感染症状后采集标本送检。

3.讨论

3.1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是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我院成立有多部门联合管理组织,制定有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实施方案,年有监测计划,月有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持续对住院病人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科室沟通,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2当发现科室有多例同一种多重耐药菌检出时,即开展主动筛查,即对科室人员的手、环境物表及对住院病人入院时即采样送检排除院内交叉感染的可能。

3.3针对标本阳性检出率低、污染标本多的问题,我院加强了以下工作:

3.3.1强化微生物室内涵建设:为了提高微生物室的技术水平,我院积极引进技术成熟人才,按照人才培养计划落实进修学习,努力培养年轻骨干,使微生物室形成技术人才梯队,同时配备适宜的仪器设备,能满足我院临床工作需求。

3.3.2努力提高医务人员送检意识: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逐渐提升的过程,我们制定有目标任务,利用各种会议实施实名制点评、通报、面对面沟通,还利用等级达标、医疗核心质量检查、感控工作专项检查等为契机推动科室努力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强化院科两级培训和组织人员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进修等措施,努力转变医务人员的送检意识,使标本送检率逐年在提升。

3.3.3提高正确采集标本率:针对监测中发现标本污染率较高的问题,即多次邀请上级专家和本院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进行“如何正确采集标本”培训和现场示教,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深入临床科室手把手带教正确采集方法,大大提高了采集标本技能,污染标本有了明显下降。

3.4针对采样送检标本单一、种类少问题:我院前几年以咽试子、痰标本为主,其它类标本几乎没有送检,即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通报、点评,并多次邀请上级专家来院培训和临床带教,以专家们的现身做法与临床医生面对面沟通,开拓医务人员的思维,把握标本采集时机,对怀疑有感染征兆的病人及时留下标本,如在剖宫产和顺产接生中看到羊水、胎盘有异常、有异味时及时采样送检羊水和胎盘,为下一步的诊治做依据等,经过反复的培训、沟通,我院近几年的羊水、胎盘及血液等的送检率有了明显提升,病原物生物菌株分离阳性率有了明显提升。

3.5针对多重耐药菌不能及时上报问题:院感科反复深入科室督查,告知上报流程,并将多重耐药菌报告作为“危急值”报告,发现有漏报、迟报均与绩效考核挂钩,逐渐提高了微生物室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报告意识,现在均能做到及时报告。

3.6对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病人隔离管理不到位问题:在对多重耐药菌病人管理督查中主要存在问题有:床位安置不合理将患者安置在两名非多耐患者中间,接触隔离医嘱未及时下达,病程未记录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护理未记录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诊疗护理操作时未安排在最后进行、保洁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周围环境消毒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在儿科表现比较突出,我们加强对儿科的培训,组织儿科感染病人讨论会、与医务人员多次沟通,随时跟踪医务人员的操作等,将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主任、护士长,限期整改,并与绩效考核挂钩,目前的隔离基本进入规范管理中。

总之:在多年的多重耐药菌监测管理中,为遏制多重耐药菌的泛滥,不断强化合理用药物,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对每一个病人均要做好手卫生、物表清洁、消毒、隔离,防止交叉传播。把控制多重耐药菌工作贯穿到日常工作之中,把落实规章制度、防控措施常态化、细节化、标准化,号召全院职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手卫生做起,共同抵御致病菌的传播和多重耐药菌的泛滥,切断耐药菌的来源,预防院内感染及暴发流行,自觉为病人提供清洁服务。多年来我院没有发现有同时、同类、同种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的病人,今后将进一步重点关注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必杰,宗志勇,顾克菊,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17.

[2]李春辉.刘思娣.李六亿.等.中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工作中的发展状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65-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