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公衍福石淑娟张福利李媛媛

(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6400)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术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54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27例,分别实施异丙酚维持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维持,观测两组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较之对照组更短(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41%,(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维持可有效改善甲状腺切除术后苏醒情况,降低不良反应,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061-02

甲状腺切除术是临床中非常多见的手术类型,伴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患者对术中的疼痛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更好的保证甲状腺切除术的顺利实施,麻醉效果成为了学界探索的重点。以往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中,多采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但应颈丛阻滞通常因阻滞效果欠佳,而出现非常明显的牵拉反应等,致使患者遭受不适或者痛苦。鉴于此,本研究拟在甲状腺切除术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行麻醉处理,现将其麻醉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且均未合并有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疾病、神经系统疾患。选取5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女性12例,男性15例,年龄为(53.25±1.45)岁;观察组27例,女性13例,男性14例,年龄为(52.51±2.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对象均签订麻醉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患者术前8h禁止饮食,术前4h禁止饮水。入室后,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路,行常规麻醉诱导,诱导药物:咪唑安定0.08mg/kg、舒芬太尼3ug/kg、维库溴铵0.1mg/kg以及异丙酚2mg/kg静脉注射,3min后气管插管。术中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监测。两组均给予异丙酚8mg/kg?min维持麻醉,根据需要追加维库溴铵0.03mg/kg。观察组泵注瑞芬太尼10μg/kg?h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异丙酚、瑞芬太尼给药,患者清醒后即可将气管导管拔除。记录清醒和拔管时间。

1.3观察指标

1.3.1苏醒情况:对两组患者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进行统计对比。

1.3.2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出现的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行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率(%)表示,并以t值、χ2检验,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苏醒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苏醒情况比较(x-±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27例患者中,1例恶心,1例呕吐,2例头痛,1例肌肉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27);观察组27例患者,1例呕吐,1例肌肉疼痛,不良反应率为7.41%(2/2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甲状腺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可直接对患者顺利康复造成影响。在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中,主要采取颈丛阻滞麻醉方法,但该方法经常应阻滞效果不完善,手术体位、牵拉反应等,使得患者难以承受不适和痛苦,需要辅助镇静镇痛药物才能完成手术。手术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甲状腺进行挤压,这就会致使甲状腺素的入血会迅速释放和增加,并会导致血流动力学随之增加,术中也会出现非常显著的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从而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静吸符合全身麻醉中,吸入麻醉药使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机会增加以及手术室环境的污染而较少采用。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快效、短效静脉麻醉药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泵注后无蓄积,为其他静脉麻醉药所无法比拟。目前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也常用于麻醉中、手术后与ICU病房的镇静[2]。它可降低颅内压及脑代谢,具有止吐作用[3]。异丙酚的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呈现为较为显著的线性关系,药物的清除率非常高,且代谢产物无活性,且麻醉维持时间相对较短。但该药物的镇痛效果并不理想,需要结合阿片类药物来提高镇痛效果[4]。异丙酚诱导迅速平稳,可明显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推荐剂量为1.5~2.5mg/kg。异丙酚应用时注意:①一般诱导剂量在30~40s注入,注药速度快,并且起效快,所需剂量小,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大。②用量个体差异较大,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剂量。③老年人及心血管功能减退者,剂量相对减少,注射速度减慢。④异丙酚与不同肌松药应用时,宜将两药作用峰水平调整在同一时刻。应用异丙酚时,必须对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立即给予人工通气;如出现循环抑制,将患者头部放低,必要时给予血浆增容剂和血管活性药物。

瑞芬太尼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物,与丙泊酚联用可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其是一种μ型阿片受体的激动剂,在血液以及组织中,其能够被非常迅速的水解,并且起效速度也非常快,但因其维持时间较短,故消除得也非常迅速,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另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也非常显著,是阿芬太尼类药物不同时间输注停止用药之后,其药效能够非常迅速的消退,并且术后患者极少出现呼吸受抑的情况下。瑞芬太尼效果显著,1min可达到有效浓度,但其作用持续时间仅5~10min。药物浓度衰减符合三室模型,其分布半衰期1min,消除半衰期6min,终末半衰期10~20min。有效的生物学半衰期约3~10min,与给药剂量和持续给药时间无关。瑞芬太尼的代谢主要通过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约95%通过尿液排出,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年龄,体重等影响。瑞芬太尼长时间或反复给药,对其代谢速度无影响,体内无药物蓄积。

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术中生命体征更加平稳,手术结束后其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较短,且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中,通过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可有效改善苏醒情况,降低不良反应,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方强,郑晓梅,郑雪梅.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J].药品评价,2016,12(15):31-33,61.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1.

[3]邹伟伟,王根保,刘鉴.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3):329.

[4]沈中顺,徐长荣,白军,等.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9(1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