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有效课堂

谢群芳

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渑池高中谢群芳

如何创建高效课堂一直是校园争相探讨的话题,在一个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不好的普通班级里如何课改?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老师的教学方法又是怎样创新与实践的呢?本人认为,因地制宜,先上有效课堂,再谈高效.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有效课堂:

一、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有效教育.

二、有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有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增加学生们的课堂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堂讨论,为学生们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可以在无形中带动学生们主动求知、主动上进的欲望.课堂讨论的增加,可以使学生们在已有所学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能多元化的发展,如学生们的态度、情感等等非智力的因素也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与开拓.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我认为应着重抓住小组交流的环节,把全体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展开学习与互相探讨,让学生们在新课题的讨论中,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师生之间的友谊得到增进,逐渐走向主动合作的方向.在交流中互相寻找错误,互相纠正错误,从中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作性,培养学生们善于交流、阳光朝气的好心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环境中互相进步,成绩得到提高,同时加快提高教学质量的步伐.

四、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或抄袭作业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同时,尽量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还有,课堂作业要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拖拉的机会;再者,还不能让他们有抄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五、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练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教师的素质修养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语言修养.教师语言素质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师的职业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数学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做到“准确、精炼”.所谓“准确、精炼”,是指课堂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能哕唆,无论是阐述概念,归纳主题,还是解释词语,分析特点,都应一针见血,揭示本质;绝不能绕弯弯,兜圈子,或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时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切不可主观、随意地使用一些界限不清的术语,使学生误人歧途.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功.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注重数学语言的表达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其实每一节课,只要学生在思考、在学习,就是一堂好课,学习的内容不应该成为课堂效率的唯一因素,学生思考的深度才是更重要的.总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还很多,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寻找出更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