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良性妇科疾病全子宫切除术后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分析良性妇科疾病全子宫切除术后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

张云琴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普外科甘肃临洮730500)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妇科疾病全子宫切除术后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妇科疾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和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患者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疾病患者术后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对确保术后康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妇科疾病;全子宫切除术;心理护理

临床上发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疾病、产后大出血等良性疾病的患者多行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患者来说产生的生理压力和心理负面影响十分严重[1]。据相关资料显示,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还会对其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加强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2]。本研究将我院近两年来行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妇科疾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妇科疾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6.28±2.71岁,子宫肌瘤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子宫脱垂6例,子宫腺肌病5例,产后大出血4例,其他1例;对照组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7.11±2.69岁,子宫肌瘤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子宫脱垂6例,子宫腺肌病5例,产后大出血2例,其他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超声、宫腔镜、腹腔镜等检查确诊为妇科良性疾病,需要行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患者语言和智力正常。

排除标准:将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语言或智力障碍的患者排除。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即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给予健康教育和用药、饮食指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根据患者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使其明白切除子宫后并不会对女性特征造成影响,将以往成功案例作为榜样讲给患者听,使其能够正视自己的病情;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理解能力,选择合理的沟通方式,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术后的康复程度,同时鼓励患者丈夫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加大关怀力度,及时抚平患者的情绪波动,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后期的治疗;出院时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鼓励其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掌握康复的锻炼方式,对未来的生活继续抱有期望,从而加快康复进程。

1.4观察指标

使用HAMD和HAMA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焦虑程度,并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率和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x2或t检验,P<0.05为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和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患者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情况

注:*P<0.05表示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3.讨论

子宫是重要的女性特征器官之一,也是女性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重要器官,但是临床上由于妇科疾病的影响,一些患者不得不采取子宫切除术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手术无法保留子宫,会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创伤;与此同时很多患者及家属对子宫和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不高,导致患者对手术产生严重的恐惧和担忧,大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这对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疾病患者术后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也会提高,效果明显优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是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后及时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语言安慰和心理疏导,并与患者家属共同鼓励、安慰,进行开导,使其明白手术后并不会对自身的女性特征造成影响,这样可使患者拥有良好的治疗心态,减轻应激反应程度,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依从性[4]。

综上所述,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疾病患者术后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对确保术后康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焜,尹哲,张翠萍.心理干预在妇科良性疾病全子宫切除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6943-6944.

[2]高腾猛.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疗效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2):64-65.

[3]郑桂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良性妇科疾病临床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74-3176.

[4]马萍,吴梅兰.实施健康教育对妇科手术患者心理影响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3(28):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