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永不停歇的心脏守护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李蕙君,永不停歇的心脏守护者

李莎莎

李莎莎

清晨,在城市上班早高峰到来之前,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医生们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李蕙君主任穿好白大褂走出病房,在门诊前,她要带领科里的医疗团队和实习生完成查房任务。一直以来,心血管病都被认为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发病快、病情险恶,令心内科每天都在挑战“生死时速”。

李蕙君每时每刻都无比专注、绝不敢掉以轻心,这是她从业26年来的职业素养。查房期间,她问候、安慰每一位心内科住院病人,观察病情和术后恢复情况,为团队成员进行临床指导。她耐心和善,令患者感受到春风沐雨般的温暖;她严谨专业,给予团队和后辈极大的鼓舞。

1993年,李蕙君进入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从最初的住院医师到如今的主任医师,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众多心血管疑难杂症均进行过详细的研究,推进了心内科治疗手段的革新,更是第一批获得起搏器植入手术资质的医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令李蕙君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在她坐诊的每一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心血管病患者慕名前来。问诊、指导检查和用药。收入院后,制定手术方案、开展手术、术后跟踪……李蕙君事无巨细,为心血管患者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1994年至2007年,李蕙君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展了冠状动脉微循环研究项目,在心内科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项目团队在国内最早研究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分数与术后肌钙蛋白T的关系;同时率先研究了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肌钙蛋白T及心肌酶谱增高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微灌注水平的关系,首次提出TIMI心肌灌注分数(TMPG)比TIMI分级更能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是判断心肌组织灌注的一个简单、方便、可行性方法,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随后,李蕙君及团队成员还共同建立了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患者的综合治疗模型,为近千例患者提供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此同时,他们还主办了多届国际冠心病介入治疗研讨会,在冠心病组织微灌注的冠脉造影评价方面进行了交流。如今,TMPG评判冠脉微血管的再灌注已经在全国五十多家医院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更为心内科研究的进一步突破奠定了基石。作为主要完成人,李蕙君在筛选病例、术后随访、手术及并发症处理、技术讲课及推广等方面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卓越的科研创新精神得到了业界权威人士的一致认可。2009年,李蕙君因此荣膺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获得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完成冠状动脉微循环研究项目的第二年,李蕙君的科研事业再上一层楼,升任了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除了专注于医学项目外,这些年来李蕙君也积极将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成学术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供业内同仁讨论学习。她的文章涉及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实例,同时也涉及了起搏器植入手术的大量研究成果,对于心内科研究专家相关项目及手术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2009年,鉴于在心内科研究领域取得的开创成就,李蕙君受邀担任了《心脏起搏器医患问答》的副主编。该书是《共铸健康系列丛书》之一,以问答形式编写,选取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病人及家属经常提出的关于心脏起搏器的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心脏起搏器基础知识、安装知识和安装后知识,是心内科领域的专业书籍。《心脏起搏器医患问答》的编委会均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顶级专家组成,出版后即受到了相关专家和患者的青睐,为促进心内科医患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开展医学研究的同时,李蕙君也在工作中尽显对患者亲人般的关怀。她深知,心血管病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对手术方式缺乏了解,因而减轻患者的顾虑和担忧也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心脏起搏器手术和冠脉介入手术之前,有的患者会因恐惧手术风险望而却步,这时李蕙君总能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帮患者建立起对起搏器、支架、心律转复除颤器等医疗器械的正确认知,鼓励他们树立康复信心,避免了治疗进程的延缓。下班及休假期间,李蕙君也始终保持开机状态,一旦有急诊手术需要她,她便二话不说赶往医院。在她看来,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在与时间赛跑的进程中绝不能懈怠。另外,在李蕙君的患者群中,更不乏术后多年依旧不远千里、定期找她进行复诊的患者,连接他们的,是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26年来,李蕙君都将这份信任嘱托牢牢地记在心间。

据《2017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人群达2.9亿,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当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令李蕙君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同时更加紧了创新心内科医治技术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