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边互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边互动”

韩宝东

韩宝东陕西省横山县韩岔中心小学719200

人的素质的形成离不开人的活动,技能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形成,能力只有在相应的活动中才能得以发展,意志品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磨练,小学数学知识的获得(包括理解数学规律、验证数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应用等)既需要实际的操作活动,还需要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概念的提出过程,规律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分析过程,模型的建立过程,知识的适应过程,能力的形成过程),注重启发、诱导、探索等教学方法的优选组合,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小学数学课“双边互动”的能力起步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双向、互动活动,也是一个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和思维的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受班集体学风的熏陶,受教师的潜移默化,受同学间的帮助,澄清了认识,改变了不正确的态度,不良的习惯得到纠正,不良的行为得到矫正。在这种学情下,教师在每节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内蕴,创设问题情境和悬念,适时扶助学生跨入探知大门。在扶助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明确目标,指出重点解决的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把指导学生读书、思考及启发诱导学生努力探索放在首位。学生阅读自学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完成小学数学课双边互动的起步阶段。

二、小学数学课双边互动的能力形成阶段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可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有方向,这在扶助的过程中就已明确了。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和获取知识程度的信息,即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数学的语言和美妙的范例引发学生数学的情趣,为引导的过程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师要竭尽所能地发掘教材内隐的数与形的表象美、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维方法的新异多变美,在寻求解题途径和选择解题方法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意之外,理其中”的数学理趣,利用数学的情趣和理趣,使学生顺其自然地将自己的身心专注于求知成功的特有氛围中,完成能力形成阶段。

三、小学数学课“双边互动”的能力提高阶段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节,他们对学习内容持有极大的兴趣与热情。这时的教学主导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数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空间,这就是开放课堂,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解决问题,包括例题和练习题。这样,对于不同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又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心理效应,也利于克服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从而积极参与教学的双边、双向、互动活动,在板演或练习中能通过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磨炼意志、形成能力,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实现课堂素质教育的开放阶段。

四、小学数学课“双边互动”的能力质变阶段

“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数学课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指导原则。为使所有学生都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都具备基本的数学素质,都达到教学目标;为使有差异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尽其能,各展其才,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也有获取数学知识的快乐,就要让学生用形成的数学能力解决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教师精心设置的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解答教师设置的目标测验题或说出本节课的知识小结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思想、概括方法、语言表达。

由于“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而得到发展的”,教师在学生完成解答后,再让他们向其他学生讲解自己解答的思维过程,让其他学生对该生的解答给出评析和完善,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解答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也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对一题多解的题目,完备所有的解法或证明,通过比较,选择最优解法并能总结规律、概括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出2-5道自我目标检测题,完成解答后请其他同学批阅,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完善心智操作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完成数学课素质教育的飞跃质变阶段。这样做为教学提供了教与学的双边、双向、互动活动的信息反馈,又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全体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决心。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只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探索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使学生脱离教,自己学,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