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治疗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治疗作用

王心达

王心达(珠海市横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9031)

【摘要】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伴有皮肤或软组织缺损的四肢外伤患者42例,行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治疗,并在治疗10~30d后在创面上直接缝合伤口或进行II期游离植皮。结果42例患者平均在接受了23.1d的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后拆除了VSD材料,所有患者均创面再生新鲜肉芽,血液循环良好,细菌培养阴性,行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治疗四肢损伤能有效减少创面感染,促进肉芽再生,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吸引术间断清创四肢创面修复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166-01

严重的四肢外伤通常伴有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由于创面渗液较多,需经常换药,且换药时患者经受痛苦较多,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较大,还容易合并创面感染。临床研究表明,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术在四肢创面修复中有良好的作用,我院选择42例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四肢损伤伴随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治疗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四肢损伤伴随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6~62岁,平均46.1岁;胫腓骨闭合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后11例,III度胫腓骨开放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双侧大腿下端截肢术后皮肤组织坏死2例,右侧跟骨开放粉碎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1例。

1.2治疗方法

一,根据创伤类型对四肢创面进行清创处理;二,根据所需修复创面的形状大小制作VSD材料,并将其置入创腔内,或敷贴创面,与周围皮肤缝合,清洁周围皮肤;三,以聚氨甲酸乙酯薄膜将硅胶引流管、VSD材料与周围皮肤覆盖密封,覆盖面要超出创面5cm,穿出硅胶引流管,连接负压瓶,连接墙壁中心负压,负压应调整至15~20kPa;四,观察VSD材料是否收缩变硬,保证引流管通畅并有液体导出;五,7~10d后拆除VSD材料,根据创面肉芽恢复情况决定直接缝合或行游离植皮。

2结果

42例患者平均在接受了23.1d的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后拆除了VSD材料,所有患者均创面再生新鲜肉芽,血液循环良好,细菌培养阴性,行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

3讨论

3.1封闭式负压吸引修复四肢创面的机制

封闭式负压吸引会使创面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封闭的负压状态,隔绝影响伤口的各因素,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其机制主要为:以VSD材料作为引流管与创面中介,在全创面行负压引流,通过持续负压将创面坏死液、渗出液、细菌引出,降低组织间压,维持是以组织修复的湿度、温度,减少炎性递质的释放,改善氧供与血流灌注,调节局部代谢,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上皮化速度。

3.2封闭式负压吸引与清创对创面修复的治疗作用

清创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组织环境,是创面修复的第一步;组织重建则是第二步。全面清创后,慢性伤口变为急性上口,建立了受区和移植皮片、皮瓣愈合的基础。负压吸引前,应首先清除创面上的坏死组织,防止其阻碍肉芽生长或创面愈合,然而需持续进行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是不现实的,因此,可通过负压吸引来填补两次清创间的空白期,及时将有害代谢物、细菌等引出。有研究证明,局部负压吸引有加强内皮细胞连接、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同时,封闭式负压吸引可增强创面修复细胞的活性,加快肉芽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皮瓣转移、植皮环境,对创面修复有着重要作用。可见,清创对创面修复有重要作用,而负压吸引则是对清创术的有效补充。本次研究充分说明,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治疗四肢损伤能有效减少创面感染,促进肉芽再生,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如里,马永平,郑闽前,王栋梁.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腕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J].创伤外科杂志,2010(03):218-220.

[2]张喜善,段明宫.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面较大的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7):148-150.

[3]陈大志,董松林,王富贵,范广峰,祁兆建.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9(01):63-64.

[4]杨耿华,钟克宣,何伟平,谢尚能.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0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