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 2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韩桂玲

韩桂玲(黑龙江省北安市赵光农场医院16402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307-02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内科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急性期死亡率高。病员随时都有产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有心脏骤停的可能。在护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及时的抢救,密切的观察病员每个细小环节的变化,可能使病员转危为安,顺利地度过急性期,有效地降低死亡率。现将我们对该病的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2.7岁。其中前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7例,后下壁梗死8例,侧壁梗死7例,前壁并侧壁梗死6例,前壁并下壁梗死5例,后下壁梗死2例,其他部位梗死2例。排除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其它心外疾病。平均住院15天、其中好转40例、稳定3例、死亡2例。

2护理体会

2.1吸氧迅速给氧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疼痛,改善梗塞区周围供氧不足,保护缺血心肌、最初几天可以鼻导管每分钟给3~5升的氧流量吸入。注意保持导管通畅与清洁,每日更换一次。

2.2解除疼痛剧烈胸痛是促使休克和心律失常发生的因素之一,应迅速予以解除。可给予止痛剂。一般多采用杜冷丁50~100mg,皮下或肌肉注射。起病后就地停止活动,绝对卧床,注意保暖,禁忌刺激性饮料和食物;24h内给予流质饮食,减轻胃扩张;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并告知患者和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5L/min,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2.3绝对卧床休息急性心肌梗塞病员绝对避免搬动,绝对卧床一至两周,病员的一切活动,如洗脸、吃饭、改变体位、大小便等均由护理人员协助,防止心脏负荷突然加重。给病员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加强对病房管理,避免外来的不良刺激。

2.4加强饮食管理,注意大便和小便情况给予低钠、低脂、低胆固醇、无刺激、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第1周给予流质饮食,第2周改为半流质,第3周可吃软食,1个月后恢复低热量、低胆固醇普通饮食,禁烟酒。便秘是急性心肌梗死卧床休息时容易发生的护理问题。向病人解释便秘的原因、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指导病人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无糖尿病者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适量温开水饮服,遵医嘱应用缓泻剂如番泻叶、果导等。每日循肠蠕动方向行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病情许可时协助病人下床排便,并提供隐蔽条件如屏风遮挡。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开塞露塞肛、低压灌肠甚至人工取便,嘱病人切勿用力屏气,以免发生意外。

2.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最初3~5天,病员应在监护室(ICU)实行二十四小时心电监护。监护的重点是心律失常、血压和心功能变化情况,严密观察病员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变化。如病员出现心率>110次/分或<60次/分,或者发生间歇脉,频繁的室性早搏每分钟多于5次以上者,提示有心律失常的可能。如病员颜色苍白,脉搏细弱,表情淡漠,尿量少或无尿、血压下降时,应考虑有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当病员有左心衰竭时可表现有肺水肿、呼吸急促、气短、口唇发绀、咯血性泡沫痰等,早期发现休克兆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积极有效处理办法,仍可以挽回病员生命。

2.6溶栓护理

2.6.1溶栓前:询问病人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消化性溃疡、年过70岁、青光眼等溶栓禁忌证;配合做好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等检查;用链激酶者需先做皮试。

2.6.2溶栓中:准确、迅速地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寒战、皮疹等过敏反应,有无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及低血压等副反应。

2.6.3溶栓后:使用溶栓药物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复查凝血时间,询问病人胸痛有无缓解。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或根据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h内回降>50%;②胸痛2h内基本消失;③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h以内),间接判断血栓溶解。

2.7重视恢复期护理心肌梗塞恢复期病员的护理很重要。对于恢复期不可忽视和麻痹,病员在第10天至14天后开始在床上坐起,每次20~30分钟,21天~28天后可下床轻微活动。限制病员跑步,吃易消化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感冒,生活规律化,定期做心电,超声心动,化验等复查。

2.8心理护理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关心、尊重、鼓励、安慰病人,以和善的态度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各项抢救操作时应沉着、冷静、正确、熟练,给病人以安全感。操作前应简要地将操作过程和不适感告知病人,不能向病人流露出抢救失利的信息。嘱家属保持稳定情绪,不要在病人面前流露绝望的情绪。指导病人放松技术,分散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3小结

近几年来,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有所增加,发病年龄有所提前,它直接危害广大人民的健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总结经验,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7):604.

[2]王蓓,施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6-927.

[3]李树贞.现代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16.

[4]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7.

[5]皮红英,缪丽.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院前静脉溶栓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