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春之声》教学探究

张丽萍

张丽萍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王蒙意识流小说《春之声》的新颖创作形式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探究教学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意识流;阅读障碍;深沉思想

中图分类号:I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

《春之声》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拓展模块)的一篇小说,也是这套中职语文教材中唯一的一篇意识流小说。这篇小说无论从创作形式到思想内容都是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的。然而要想让学生真正读懂并理解却并不容易。

一、《春之声》小说形式特点的把握

《春之声》属意识流小说,对于中职生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类小说,绝大部分学生一提到小说就只限于传统模式小说,视野是比较狭窄的,因此,认真学习一下《春之声》,对于开阔学生文学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意识流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不是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给我们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而是淡化甚至没有故事情节,主要是描写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对人物内心恍惚,颠倒的意识流动的描写,把过去和将来,现实和想象杂糅在一起,逼近人物的内心,以这种逼真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

讲授《春之声》,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篇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消除他们的畏惧情绪。这篇小说虽属于意识流小说,但与西方意识流小说并不完全相同,也具有传统小说的一些特点,虽然没有塑造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但还是有情节可寻的。我首先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人的意识包括自觉意识和潜意识:比如,铃声一响你就知道该上课了,这种意识是清醒的,理智的自觉意识;做梦的时候,梦境里的事件往往是时空颠倒,不合逻辑的,非理性的,这是人的潜意识的反映,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识流小说就是以意识描写为主的小说,不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它以“人物故事为经,以意识描写为纬”,意识流小说的故事非常简单,就像经线一样,不纵贯到最后你是不会完全知道故事情节的,在情节这条经线的中间是纬线,也就是意识描写,意识描写表现的可以是清晰的、理性的自觉意识,也可以是时空颠倒,无逻辑的潜意识,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特点。阅读这样的小说,不用细究故事情节,不用深入分析人物形象,重点是分析人物的意识活动,需要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

二、阅读障碍的初步消解

理解把握了这篇小说的特点、明确了阅读方法后。接着就要按照传统小说的学习一样,先把握小说的整体情节,即这篇意识流小说的经线,这是学习这篇小说的重要一步。

《春之声》的阅读有很多阅读障碍,除了叙述的颠倒跳跃,表现形式对传统小说的颠覆外,巨大的信息包容量和王蒙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都增加了这篇小说的抗读性,读懂这篇小说需要学生了解文章相关的政治背景和具有一定的联想想象能力。在梳理小说情节这个环节,只要学生能将小说颠倒跳跃的叙述进行复位,按时间先后顺序把故事理顺就可以了,可以先不理会那些复杂的信息的含义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学生只要坚持把小说读完,并抓住关键字句,老师适当点拨一下,这个阅读任务是可以完成的。最后可以总结出来小说简单的情节:80年代初,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乘坐破旧的火车回乡探亲过春节的沿途见闻和感受。具体也可以梳理出岳之峰的行程:买票—候车---上车、列车启动、飞速前行—靠站,妇女上车—列车继续前行---列车靠站,短暂混乱---列车继续前行---列车靠站,岳之峰下车。

三、思想内容的理解

把握小说的经线(情节)后,小说的阅读障碍并没有真正解除。要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必须解读其纬线—岳之峰的意识流,读懂作者王蒙的语言及语言背后的内容。这部分的教学应以老师的讲解点拨为主,但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带着疑问来分析理解小说深沉的思想内容。比如开篇岳之峰回忆童年生活后说道,“失却了的和没有失却的童年和故乡,责备我吗?欢迎我吗?”怎么会有这样一问呢?后文交代了,他已经二十多年没回家乡了。因为是地主的儿子,一九五六年回家呆了四天,却检讨了二十二年。这实际上是在映射王蒙的经历,反映“文革”那种不正常的政治环境给人带来的困扰和伤害。岳之峰买的是1.2元的车票,怎么会只收他半价呢?原来是春节期间,客运紧张,票车支援长途,他只能改坐闷罐子车了。岳之峰从北京出发到X城坐三叉戟,回家乡小镇只能坐闷罐子车,车上拥挤不堪,然而却没有人叫苦;在闷罐子车上他由火车撞击铁轨声音的联想到了黄土高原的打铁声,联想到流行歌曲,联想到广东人门前的风铃,联想到美国抽象派音乐,联想到文革样板戏,这些对比和联想实际上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交通的落后,城乡的巨大差距,和中国百姓的坚韧。岳之峰联想到德国奔驰汽车厂和西门子公司技术先进,环境优雅,而我们才刚刚起步,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赶上!赶上!不管有多么艰难。”表达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局面的迫切愿望。火车上乘客对新鲜事物的议论,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繁复热闹,尽管烦杂,但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女列车员的敬业精神展现了新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列车上的短暂混乱也显示了改革过程中的丑陋乱象。女乘客抱着孩子学习德语,这是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正在为振兴祖国而发奋学习。列车到站了,岳之峰下车后看到了闷罐子车破烂寒碜的外表,也注意到火车头是崭新轻便的内燃机车,这一描写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为我们指引了新的道路,国家开始了崭新的生活面貌,但同时,这项事业也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小说通过主人公岳之峰的自由联想,表达了作者在为改革开放带来的转机而高兴时,也牵挂着国家的落后,在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激动时,也忧虑着种种丑陋。《春之声》正是通过这种意识流形式展示了新时期生活状态的全景,反映了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周飞云.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创作.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6(1).

[2]周和军.小说文体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考辩.探索与争鸣[J]2009(12).

[3]陈斌,王琴.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里程碑——王蒙.牡丹江大学学报[J].2011(2)

[4]童庆炳.作为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家”的王蒙.中国海洋大学学报[J]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