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

陈倩倩

陈倩倩种然周口市中医院急诊科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加强临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达98.0%。结论:加强对AMI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电监护、病情观察、溶栓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51-01

急性心肌梗塞即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内科最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尤为重要。本文就AMI患者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并观察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AMI相关诊断标准,并均经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5.4±7.3)岁,梗塞部位:心前间壁者25例,心前壁并右室者11例,前壁并高侧壁者9例,下壁者5例。

1.2护理方法1.2.1加强监护患者在急诊接待后及时将患者送入监护病房,连接24h动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电、血压和呼吸等情况,同时作为护理人员hia应正确识别心律失常的波纹图像,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以确保心电监护质量[1]。

1.2.2心理护理由于AMI大多突然起病,患者多无思想准备,多数患者在入院后均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又会促使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茶酚胺升高,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进一步加重病情,从而导致恶性循环[2]。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可应用鼓励性话语安慰、鼓励患者,降低患者焦虑情绪,其次做好疾病解释工作,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承诺和保证,减轻患者压力,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保证救治的顺利进行。

1.2.3.吸氧镇痛的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以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塞范围,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改为低流量吸氧或间歇吸氧[3];胸部疼痛是AMI患者发作时的常见症状,临床常用度冷丁50~100mg行肌肉注射镇痛,而该药物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药物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观察,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神志变化等,以及时发现异常以及处理。

1.2.4溶栓治疗的护理溶栓治疗4h内易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因此为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溶栓治疗前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心电图的时间、日期已经ST-T改变等情况,并备好各种抢救药物,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律、血压、CK峰值的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必要时停止溶栓。

1.2.5饮食护理AMI患者发作时应禁食,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食流质食物,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进食普食期间嘱患者尽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以及含有适量纤维素等食物,以促进消化吸收,并嘱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以免加重心脏负担[4]。

1.2.6便秘的护理便秘是AMI患者治疗期间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如可导致患者再次诱发心绞痛甚至死亡等,因此加强对患者便秘护理尤为重要。嘱患者多饮水,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同时护理人员可采用按摩等方式促进患者排便,对发生便秘者可给予开塞露处理,必要时可给予灌肠解除便秘[5]。

1.2.7康复指导待患者度过急性期,病情稳定,且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可进入康复期治疗,而患者的康复治疗一般多在家中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出院康复指导,包括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有吸烟史患者应戒烟限酒;值得强调的是,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是AMI患者康复治疗的主要措施,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以及个人爱好等,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走、骑车、打太极拳等,并嘱患者运动适量,运动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运动量过大反而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荷[6],因此嘱患者运动适度,且循序渐进进行。

2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本文50例均安全度过急性期,且无感染、严重便秘、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最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9.5±2.3)d;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调查,总体护理满意度达98.0%(49/50)。

3讨论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以及吸烟等均是诱发AMI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已取得较大发展,但同时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AMI患者的护理工作较为繁重,稍有不适即可造成严重后果。在本组的资料中,我们对50例AMI患者加强监护,并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吸氧镇痛护理、常规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常见并发症护理等,最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满意。总之,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方位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吴玉霞,吴鹏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技巧探讨[J].当代护士,2010,11(20):79-80.[2]李卓.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价值[J].求医问药,2012,13(8):132-133.[3]张笛,王晓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1):153.[4]程宝珍,张小红,牛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11(5):9-11.[5]于献勇.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的健康教育[J].中国美容医学,2012,08:404-405.[6]李秀荣.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前康复指导[J].内蒙古中医药,2012,12(17):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