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练习的有效设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初中数学练习的有效设计初探

邢法民彭丽清

成都市温江中学实验学校邢法民彭丽清

一、初中数学练习的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设计和实施,而忽视对练习的系统筹划。有的在布置和完成练习的时机安排上不合理,只注重课后作业,忽视课前和课中的作业设计;有的作业内涵和知识点不够系统,片面注重大题量和高难度的练习,忽视基本知识的巩固;有的作业内容设计不科学,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层次不明,重点不突出;有的只注重“做”而忽视“练”等等。因此,“精心设计数学练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把课堂作为主战场认真备课精心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把练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来设计和把握,使教学与练习相互促进,增强教学实效。

二、初中数学练习按教学进程的分类及其功能

就教学进程而言,初中数学练习可分为课前练习、课中练习和课后练习三种。三者承前启后、相辅相成、互为唇齿又相互支撑。下面连同其功能一一做一介绍。

1、课前练习

温故而知新,初步解决课题,提出深入研究的问题并交流。这一练习往往在上课的前5分钟检查落实。或由教师也可以提供当前风靡全球的微课资源加以获取。课前练习内容以预习为主,是本节数学课课堂内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提前自学,并能在学案上作出简单的体现,能完成课本上的小练习或教师编写的学案中相关的内容。同时,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也记录下来,能主动思考,能主动提出问题。一般地课本上直接的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学会。通过必要的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可以提供当前风靡全球的微课资源,来提高学生课前练习的效率。

2、课中练习

这部分练习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自我小结。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简单知识点的情况下,对重点知识适当强调,对难点知识进一步解析,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易误疑难点、方法技巧进行点拨;组织适当的随堂巩固练习,由学生反思归纳总结,畅谈感想、分享收获、交流经验,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对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强调提炼;必要时组织课堂小检测。

课中练习内容主要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例习题,有的可由教师引导规范完成;有的可由教师点拨,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有的可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在课堂新知识学习完成后,学生在学案中自主进行反思小结,谈收获谈疑惑等,归纳提高。另外配以小检测(该设计仅是当堂课的简单运用,宜量少而直观),以及时反馈查缺补漏。同学们在学习中的不同反应能激发各自的好奇心,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作用则在于一个“导”字—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提供信息、作出结论、提炼方法技巧。教师也可以根据孩子的课堂学习表现,及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调整和纠正,或是对自己的课堂设计及时作以适时的调整。

3、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的主体内容发挥着巩固知识,提炼方法,训练技巧的关键作用。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应精心选课本或辅导书上的配套习题5-7个,在课后做,同时这几个题要有层次性,甚至最后一个题有些综合性,有点难度,是选做的,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同时,课后练习设计注意与下一节的课前练习设计的衔接,形成良性循环的“大团圆”,还应注意到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如在作业本上完成的、动手操作完成的、在网络等媒体查找信息了解与本课有关知识的、设计调查问卷的等等。由于初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高,也缺乏自觉的意志锻炼,课后的巩固拓展还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发挥教材配置的部分习题的作用,并与部分教辅材料整合。通过课后作业练习达到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测学习成绩,达到教师了解学生的目的。

三、初中数学练习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原则

数学练习设计必须内容科学,必须符合教学内容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准确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客观规律,同时设计的练习要目的明确。在练习设计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利用学生练习的完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同时把学习中的难点分解于练习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还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做到温故而知新,保持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系统性。

2、层次性原则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能,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数学练习,以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个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课堂练习设计要由浅入深,由基本到复杂,由巩固性练习到发展性练习。在设计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必须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并兼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设计课堂的练习既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又不至于因练习太易而失去认真练习的动力。

3、多样性、探索性、兴趣性原则

数学练习设计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从题型上有填空、选择、解答等,从方式上有口述、动手操作、书面练习,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系统练习等。同时要将平淡乏味的数学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性心态下完成知识的构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有效数学练习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在练习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练习,真正有效地促进数学学习。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在练习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结合生活实践设计出方式新颖,内容具有创造性、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练习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数学练习的乐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堂练习,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有一定的“坡度”、“难度”、“密度”的习题,练习时注意“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勤反馈”,加大知识间的“跨度”,变换形式间的“角度”,求近、求实、求新、求活,让数学练习不断成为学生“乐学、好学、善学”数学的兴趣发源地。难道我们非要让我们的孩子们“没有在题海中淹死,却早已在题海中累死”吗?赶快行动起来设计有效的的数学练习吧!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实效的、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