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重要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重要应用

梁菊清

梁菊清(广西岑溪市中医院妇产科5432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医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妇科门诊的65例中医辨证为淤血证的患者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为9例,治愈率为13.8%,显效4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活血化瘀法为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时的常用方法,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淤血证,效果迅速,临床应用广泛。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医妇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39-01

女性生理上有经、带、胎、产、乳等特点,因而使女性的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或者凝结淤滞,便形成淤血,而发生各种妇科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65例患者均为我院妇科门诊病人,其中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为73岁,25例为痛经,9例为闭经,11例为子宫肌瘤,8例为带环后月经淋漓不尽,10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2例为子宫肌腺证。经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的为38例,寒凝血瘀的为19例,气虚血瘀的为6例,淤热内阻的有2例。

1.2中医证候分型(1)气滞血瘀:胸胁胀闷,急躁易怒,经期不定或者正常但色黯有块,小腹剧烈胀痛,拒按,块下痛减,或者小腹有积块,舌质正常或紫黯,舌边或舌尖有瘀点或瘀斑,苔薄,脉弦或沉弦。(2)寒凝血瘀:小腹冷痛,甚至痛连腰背,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行或出血色黯有块,或如黑豆汁,手足不温,便溏,白带多,质稀,舌边紫,苔白腻,脉沉紧。(3)气虚血瘀:月经或者阴道不规则流血量较多,色黯有块,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小腹有下坠感,舌有瘀点,苔薄,脉沉细。(4)淤热内阻:出血量多或量少,色深红或紫红,有块,小腹硬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黯苔黄,脉弦数。

1.3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广州会议血瘀证诊断主要标准。(2)年龄在16—75之间。(3)根据病情选择性做妇科B超检查,血HCG,尿HCG,妇科常规检查等排除妊娠,流产不全,恶性肿瘤。(4)临床资料完整。(5)同意接受中医治疗,能按疗程服药者。

1.4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同时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5治疗方法(1)气滞血瘀:治则为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活血1号方:当归,赤白芍,牛膝,红花,川芎,柴胡,枳壳,陈皮,香附。(2)寒凝血瘀:治则为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用活血2号方:桂枝,干姜,元胡,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吴茱萸。(3)气虚血瘀:治则为益气活血化瘀。方用活血3号方:黄芪,人参,蒲黄,茜草,阿胶,红花,当归尾,炙甘草,益母草。(4)淤热内阻:治则为活血凉血,化瘀清热。方用活血4号方:藕节,益母草,血余炭,茜草,丹皮,栀子,生地,地榆,红藤。以上中药为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每次月经来前1周开始服药,连续3个月经周期观察结果。

1.6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患者的腹痛消失,无异常阴道出血,子宫肌瘤者肿块消失。显效:患者的腹痛明显减轻,月经偶有血块,子宫肌瘤体积缩小1/2以上。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子宫肌瘤体积缩小1/2以下。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

2结果

临床治愈为9例,显效41例,有效13例,无效为2例。临床治愈率为13.8%,总有效率为96.9%。

3典型病例

例1,王X,女,31岁,于2010年9月初诊,在半月前因早孕行人工流产手术后一直阴道流血,小腹疼痛,出血色黯有块,血块排出后感觉腹痛减轻,面色萎黄,神疲气短,舌质紫黯,苔薄,脉沉细。辨证为气虚血瘀,治则为益气活血,化瘀止血。处方为:黄芪30克,人参12克,蒲黄10克,茜草12克,阿胶10克,红花12克,当归尾15克,炙甘草10克,益母草12克,赤芍12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服药1剂后,阴道排出较多黯黑色血块。服药2剂时,腹痛减轻,阴道流血减少。原方又服2剂后,临床症状消失,痊愈。

例2孙XX,女,25岁,未婚,2011年4月7日初诊。主诉:经期腹痛7个月。七个月前因与同事吵架,情志不畅,后出现经期腹痛,月经量少,色黯黑,有块。查体:形体如常,两侧乳房胀,有触痛,腹软无压痛,舌黯,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气滞血瘀。治则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当归15克,赤白芍各12克,牛膝6克,红花12克,川芎12克,柴胡12克,枳壳10克,陈皮12克,香附12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腹痛明显减轻,血块减少。嘱第二次月经来前再服5剂,诸证悉除。

4结论

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或者凝结淤滞,便形成淤血,而发生各种妇科疾病。因此,在妇科临床中,血瘀是其常见病机,如痛经、闭经、崩漏、子宫肌瘤及不孕等常与瘀血有关。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是淤血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血证论》中说“若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也说:“血实宜决之。”因此,对于血瘀证,治法应该以“活血化瘀”为主。活血化瘀法指的是用活血,化瘀通络的方法,使得淤血消除,脉络畅通,达到使疾病痊愈的目的。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结合四诊,辨证治疗,用药不拘,才能取得好的疗效。气行则血行,气行不畅则血行淤滞,气行有阻则血必不通,“血之凝结,先必由于气聚”,对于气滞血瘀导致的痛经,经前期综合症,子宫肌瘤等用理气活血,化瘀通络的方法;对于素体阳虚或者不慎感寒,导致内伤寒邪,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运行不畅,出现的痛经,不孕,子宫肌瘤,闭经等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方法;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行血无力导致血瘀,王清任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因此对于此类气虚血瘀证导致的月经过少、痛经、闭经、恶露不绝等要用补气活血化瘀的方法;产后,小产,或因经期胞脉空虚,或因医疗器械不洁,或因房室不节,以致湿热之邪乘虚内犯,蕴于下焦,阻遏冲任,热灼津血而稠,血液凝滞,“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治法须为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从临床应用中可以看出,活血化瘀法作为中医学的主要的治疗大法,在妇科临床中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重视,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的药物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作用[1],能增加局部的血液流量,改善整体营养状况,应用时须从病人整体出发,根据病程长短,病情的严重程度,正邪盛衰,辨证论治,以使祛邪而不伤正,并且应注意不能过剂,以免损伤正气。

参考文献

[1]梁文珍.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血症202例分析.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7(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