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气管切开患者起到湿化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持续质量改进在气管切开患者起到湿化中的应用

董琪

董琪(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目的研究质量改进在气管切开患者起到湿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到2012年7月的气管切开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湿化方式对比组(49例)和湿化液对比组(54例)。湿化方式对比组又分为两小组:改进组(28例),采用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对照组(21例),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法;湿化液对比组也分为两小组:灭菌组(26例),采用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湿化液,生理盐水组(28例),采用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治疗后进行各种指标的观察,比较两对比组中每个小组间的疗效。结果改进组的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P<0.05,有明显的差异;灭菌组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粘膜出血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和以灭菌水作为湿化液的湿化方法疗效更为显著,持续质量改进在气管切开患者起到湿化中的应用具有实际价值。

【关键词】气管切开新式湿化传统湿化呼吸道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014-01

气管切开常作为抢救患者的有效措施而被广泛应用。施行手术后,患者呼吸道会变得干燥,湿化呼吸道成为维持患者正常呼吸的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湿化方法有输液泵持续湿化法、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温湿化吸氧法等[1]。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指的是实现一个质量超前的新水准运作的程序。本文通过比较两大对比组的实验结果来研究湿化方式和湿化液的质量改进在气管切开患者起到湿化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到2012年7月的气管切开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湿化方式对比组(49例)和湿化液对比组(54例)。湿化方式对比组又分为两小组:改进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共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2.4±6.1)岁;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法,共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1.3±5.8)岁;湿化液对比组也分为两小组:灭菌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湿化液,共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3.6±5.6)岁;生理盐水组—采用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共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2.7±5.8)岁。每个对比组中的两小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病情程度等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湿化方式对比组

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将输液管头皮针前端(钢针已除去)插入经过改良的PARILCD氧气驱动雾化器,雾化器雾口端改接长度适宜的螺纹管和转向弯管,转向弯管直接与气管切开套管连接,湿化液(0.45%生理盐水+30mg沐舒坦)被雾化成颗粒形式后进入气管。一般氧气驱动雾化器的氧流量需调至每分钟2-5L,并持续24h雾化。痰液黏稠者可根据病情需要适时调整氧流量。

输液泵持续湿化法:用50ml注射器抽取气道湿化液(盐酸氨溴索氯化钠),连接输液泵延伸管,末端接头皮针细管,将细管伸入患者气管内5~6cm,留在体外的头皮针细管部分需妥善固定,以每小时4~8ml的速度缓慢持续地输入湿化液[2]。痰液过于黏稠者可按每小时8~15ml的速度输入。

1.2.2湿化液对比组

两小组均采用的是传统湿化法: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连接延伸管,末端接头皮针细管,将细管伸入患者气管内5-6cm,留在体外的头皮针细管部分需妥善固定,调节湿化速度至每小时5-8ml。

灭菌组:以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湿化液。

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

1.3指标观察及湿化程度判断

观察指标:①、血氧饱和度:每小时监测一次;②、痰痂形成:痰液滞留堆积形成;③、刺激性咳嗽:为一种连续性咳嗽;④、呼吸道粘膜出血;⑤、肺部感染:听肺部是否有杂音,必要时可进行痰液的检测。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湿化方式对比组改进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的比较(见表1)

改进组的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2.2湿化液对比组灭菌组与生理盐水组观察指标的比较(见表2)

灭菌组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粘膜出血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灭菌组与生理盐水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3讨论

实施气管切开手术建立人工气道后,气体无法通过正常的湿化程序而直接进入肺,易引发呼吸道干燥、痰痂等对呼吸道及肺部不利的病变[3]。通过人工湿化吸入的气体,能缓解呼吸道干燥状况,保证分泌物有效排除,确保呼吸畅通。

本文通过研究湿化方式和湿化液的质量改进在气管切开患者起到湿化中的应用,发现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的疗效优于输液泵持续湿化法,用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湿化液的效果优于用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现分析原因可能如下:①、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是用高流量的氧气将被负压打成的小雾滴送入气道中,进而深入气管和肺内部以达到消除气管及肺部疾病的目的,且雾滴大小、雾量多少皆可人为控制,可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减少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中运用了转弯管,痰液更容易排出,同时也降低了对肺部可能产生的感染。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在祛痰的过程中还能供氧,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此外,在患者接受程度方面,此法也明显优于输液泵持续湿化法。②、灭菌注射用水能较大程度上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使痰痂形成的可能性降低。且灭菌注射用水稀释痰液的效果也远远优于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极性与呼吸道分泌物的极性相差较大,无法混溶,易引起患者呛咳,严重时可引发痰液继续深入直达肺内部。

综上所述,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无论是从疗效方面还是患者的接受程度方面都优于传统的输液泵持续湿化法,在护理方面,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也简便得多。以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湿化液的效果远优于用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卫新,徐冉.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6):714-716.

[2]卢卫宁,崔彩萍,吴有琳.蕺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9):1378-1379.

[3]张燕,吴静.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