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在胃癌术后应用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150例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在胃癌术后应用的临床体会

孟凡兰

孟凡兰

(铜梁区人民医院重庆铜梁40256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手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150例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75例)和实验组(7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静脉营养,实验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短肽类制剂)。记录并比较术后肠蠕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在肠蠕动功能恢复上,实验组时间短,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在住院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防止吻合口瘘,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值得普及。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胃癌术后;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064-02

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1]。很多胃癌手术前因疾病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有研究显示胃癌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比例高达70.5%,明显高于结肠癌和直肠癌[2]。手术后由于创伤及禁食时间长的影响,体质更差,导致切口愈合延迟,住院时间长,费用增加,并发症增多,尤其全胃肠外营养,因长期禁食,会导致肠黏膜血流量受到影响,导致小肠绒毛萎缩,引起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道细菌移位,导致肠源性感染。长时间禁食,更会对一些心理素质差(想吃东西)的患者带来痛苦。由于早期EN的广泛应用,胃癌手术后,EN营养受到重视。该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将护理观察及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8月,该院整群选择150例胃癌手术后病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组实行肠内营养(EN)75人,对照组实行静脉营养(PN)75人。早期肠内营养(EN)年龄40~72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0.2岁,实行PN营养年龄39~73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0.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胃镜活组织检查确诊,均行胃癌根治术,无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EN组术后肠内营养,PN组术后采用周围静脉营养,包括每日输注250ml氨基酸1瓶,100ml脂肪乳1瓶。短肽型肠内营养液输注(1)鼻肠管置人:EN75人胃癌术后24h行肠内营养,术前30min左右经鼻腔放置液囊空肠导管至胃内。导管固定于一侧鼻翼,远端固定于同侧耳部以防脱出,术中医生根据病情将鼻肠管与胃管分离,将鼻肠管下端向下拉,置于十二指肠段或吻合口远侧20cm处,术后胃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术后24h后经鼻肠管行EN。对照组75人胃癌术后行PN。(2)营养液的选择:对于胃癌患者来说。EN制剂的选择主要为在肠道能直接吸收的短肽类制剂。营养液输注护理(1)体位,对患者肠内营养(EN)至关重要。一般应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每次滴注完毕后保持原体位20~30min,以防止营养液反流及误吸,引起肺部感染、吻合口张力增大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d,给予患者滴入营养液500ml,滴速保持在25~40ml/h为宜;术后第2d给予患者滴入营养液1000ml,滴速保持在60~80ml/h为宜;术后第3d给予患者滴入营养液1500~2000ml,滴速保持在100~120ml/h;术后第4d则可以给予患者滴入营养液2500ml,滴速保持在125ml/h滴入。输入方式应选择使用肠内营养泵均匀、持续输入,并给予加温器加温。(2)鼻肠管的护理。①管道固定:固定好,防止滑脱。用胶布固定在鼻翼两侧及面峡部,插管前做好长度及日期的标记,每次输注前均观察喂养管有无脱出;②保持通畅:每次鼻饲前后。均用15~20ml的温开水冲洗鼻肠管,通畅后再进行营养液的输注,防止营养液在管内形成凝块,堵塞管腔;③每次输注前都应该了解残余量,用注射器进行抽吸,如果抽出残余量大于100150ml,应暂停输注营养液,报告医生进行处置。④掌握好拔管指征,胃癌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经口进食清流质,l~3d后,进食无漏出。经造影检查无吻合口瘘后才能拔出鼻肠管,停止营养液泵入。与营养指导。(3)输注营养液的注意事项。输注的肠内营养液避免污染变质,保证营养液的质量在有效期内使用。盛营养液的容器保持清洁无菌,输注的营养液要现配现用。输注营养液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以38~40℃为宜,过烫容易损伤胃黏膜,过冷刺激胃肠道配好的营养液放在4℃的冰箱冷藏,不超过24h。(4)病情观察。营养液输注的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胃肠减压内引流出营养液等情况的发生,尤其是腹泻情况,因与输注速度有很大关系。如果患者突然腹泻应考虑营养液速度泵入太快,应立即减慢速度再观察。同时监测病人的血糖及电解质,以免血糖过高,水电解质紊乱。

1.3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资料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6%,见表1。

3.讨论

研究显示,胃肠道作为消化系统,同时还具备免疫功能,因此胃肠道的维护在临床上十分重要,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维持肠道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免疫和营养状况[3],而且还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4]。这也使得肠内营养开始得到应用。临床研究显示,小肠在术后早期,生理运输功能已经恢复,这也使得胃癌术后患者的肠内营养的应用创造了基础。此次研究中,我院对实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显示,在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上,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在住院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不仅有效避免了肠外营养带来的不足,同时也强化了肠内营养的优点,改善了患者机体的营养情况。应用肠内营养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代谢,降低高代谢反应的发生,对机体肠粘膜细胞结构以及功能的完整性具有维持效果,减少了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加快了术后患者的免疫恢复以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早期泵入肠内营养不仅对患者是一种营养支持治疗,也是一种心理安慰,虽说营养液是进入空肠内,却也使一些患者感受到了早期进食的欢快,这对术后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胃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性高,且对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04(5):62-71.

[2]杜艳平,李玲玲,贺青等.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5):460-463.

[3]刘昭晖,苏国强,张思宇等.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式临床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11):1063-1066.

[4]MazakiT,EbisawaK.Enteralversusparenteralnutritionaftergastrointestinalsurgery: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

intheEnglishliterature[J].JGastrointestSurg,2008,12(4):73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