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教学的伦理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人体解剖教学的伦理原则

姚延明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医学模式的逐步发展创新,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任务和目标也逐渐发展为德才兼备医学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人体解剖学教学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而有必要在其中加入伦理教育内容。本次医学研究就对人体解剖教学的伦理原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人体解剖教学;伦理原则;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R-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377-02

1.前言

尽管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目前仍未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但伦理学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功能,需要全面深入护理专业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基础课程之中,由于专业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关键任务。道德的培养需要全面体现于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各个方面,不能仅仅关注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讲授,过于重视技术人和专业人的培养,而是需要培养具有全面知识技能、道德高尚、理想崇高的全面人才。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人体解剖教学过程总融入道德伦理原则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和品德,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高尚的医学人才。

2.人体解剖教学中伦理学原则的渗入

第一,公正原则。公正指的是正义和公平,需要医学人员在对待病人家属、患者以及对于社会公众造成的间接或直接影响进行合理、公平的看待。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独立操作解剖工程,这就要求学生在解剖实践过程中要具有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更加如实、准确、详细地观察和记录所得的测量数据、毗邻关系和解剖结构等信息,避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教师需要学生尽量不失真、按比例绘画出某些具体结构,则教师需要全面细致地对其绘画作业进行批改,从而提高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科学性[1]。

第二,有利和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广义的有利原则指的是对患者有利,且医护人员的行为也要对医学科学和医学事业的发展有利,保证人类和人群的健康,而狭义的有利指的是医护人员需要履行对于患者有利的德行。有利原则强调将患者的健康视为医护工作的核心,真正做到为患者谋福利,因而西方也将其称为行善原则。不伤害原则指的是在诊疗时,不能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损害,而这也是医务人员最为基础的工作原则。由此可见,相比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的层次更高,涉及内容更加广泛。人体解剖学教学全过程中都要体现有利和不伤害原则[2]。

第三,知情同意和自主原则。知情同意和自主原则指的是医护人员需要在诊疗决策过程中尊重患者的理性选择和自主选择,保证患者的自主性,这也是人体解剖学教学全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项原则。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工作中,在向患者说明男女生殖系统结构差异的同时,向其说明男女绝育术的原因和位置。医护人员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能够做到有据可依,在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隐私的基础上,为夫妻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内、外痔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由解剖学角度来看,内、外痔发生于不同的肛管位置,其血管数量和神经支配均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向患者说明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原因。对于妇产科的产妇,需要最大限度尊重其自主选择权,并结合其内分泌器官以及乳腺、子宫等女性生殖器官的特点和结构,向其说明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利弊,从而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3]。

第四,尊重原则。尊重原则指的是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从临床医疗的实践来看,医护人员需要更加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尊严与人格,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中,更加需要关注伦理学尊重原则。一方面,要尊重标本和尸体。对于尸体的尊重是最为基本的人体解剖学伦理原则,对于人体尸体的尊重也就是对人的尊重。若不尊重人体尸体,则无法开展人体解剖学教学,因此,不管是面对人体局部标本还是尸体,亦或是逼真的、可触摸的塑化标本,都需要以尊重原则为基础。只有医护人员从内心深处尊重生命和捐献者,表现出对于标本和尸体的尊重,才能够在临床观察和操作过程中彰显人文关怀。因此,在学生观摩和操作之前,教师应要求其通过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于人体尸体和遗体捐献者的尊重[4]。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患者。主要包括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两个方面,其中,患者的隐私权指的是患者私人的生活以及私人信息应受的保护,不能被他人公开、利用、搜集、知悉和侵犯,尤其是对于先天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患者,更加需要保护器隐私,不能随意嘲笑或是谈论;而对于患者人格的尊重,则需要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明确的说明,而对于语言中枢受损的患者,更加需要细致耐心地为其提供医疗服务,通过多种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和意图,这部分患者在治疗之初通常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理解和体谅患者,并真心为其提供帮助[5]。若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则医护人员需要主动关心和照顾患者,为其提供良好的康复和睡眠环境,并加强医患关系的维护,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

3.总结

综上所述,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各个课程的教师从专业课和基础课等学科教学过程入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同时,道德伦理教育也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具有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作风,以及辩证的、全面的、科学的教学态度,因此,以人体解剖学为代表的全部专业课教师,均需要担负起道德教育的使命,仔细分析研究所授内容,设计开发出符合学生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保证伦理学教学和伦理原则切实深入到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杨博,张新颖,陈超等.人体解剖教学中的伦理情节[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95-96.

[2]杨天潼,常林.法医学尸体解剖与伦理学[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1(2):58-60.

[3]周宪春.解剖实验教学的伦理教育[J].中国临床解剖学,2013,31(4):166-167.

[4]张安勇,崔益群,吴伟风.解析遗体捐献瓶预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101-103.

[5]杨春,李慧,段伟明等.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伦理问题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