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观察

王育祁

益阳爱尔眼科医院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目的:研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开展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n=72)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前后时间为基准,分为试验组(n=36)、对照组(n=36),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评估角膜内皮计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角膜内皮计数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开展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高度近视;白内障

高度近视为眼科常见病,调查显示,我国60%左右人群伴有不同程度近视,临床将视力超声600度人群,称为高度近视人群,此类患者并发白内障几率较高,故临床需及早开展治疗,降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对患者生活、工作质量的影响[1]。本次选择72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开展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现汇总手术经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n=72)进行研究,以入院前后时间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试验组:男(n=21)、女(n=15),年龄区间(59.91-78.62)岁,年龄范围(68.42±8.92)岁;近视程度(610.52-1051.21)度,评价度数(851.24±156.38)度;对照组:男(n=20)、女(n=16),年龄区间(57.15-78.35)岁,年龄范围(67.21±8.71)岁,近视程度(602.54-1008.04)度,评价度数(850.31±220.54)度;对比P>0.05。

1.2方法

纳入研究72例患者确诊后开展手术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开展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比角膜内皮计数、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价值。(1)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局部麻醉后,于患侧右上角角膜处行一长3mm切口,并于角膜缘右上角行一辅助切口,进行环形撕囊,将超声乳化机能量、最大负压调节在合理范围内,借助超声乳化机进行劈核,根据残余硬核进行扩大,待取出残余硬核组织后,吸出皮质,常规置入人工晶状体,于球结膜处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达到消炎、灭菌的目的[2]。(2)常规超声乳化手术:麻醉后使用劈核法对晶状体核粉碎,并对粉碎后粉末进行吸附,将巩膜板层扩大至5.5mm,待扩大完毕止置入人工晶状体,并于球结膜处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达到消炎、灭菌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对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内皮计数进行评价。

术后常见角膜水肿、部分晶体核脱落、黄斑水肿、囊袋破裂等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角膜内皮计数归属计量资料范畴,检验值用t、并发症发生率属计数资料范畴,检验值以卡方、百分数表示,72例患者统计数据借助SPSS22.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

2.结果

2.1不同时间段角膜内皮计数

试验组开展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后一周角膜内皮计数2703.52±453.82mm2、术后一月角膜内皮计数2638.61±447.61mm2、术后三月角膜内皮计数2549.92±440.62mm2;对照组开展常规超声乳化手术后一周角膜内皮计数2364.52±432.05mm2、术后一月角膜内皮计数2154.62±400.32mm2、术后三月角膜内皮计数2003.52±400.63mm2;两组对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t1=3.2461,P=0.0018;t2=4.8358,P=0.0000;t3=5.5050,P=0.0000。

2.2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开展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后出现角膜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2.78%;对照组开展常规超声乳化手术后出现角膜水肿3例、部分晶体核脱落2例、黄斑水肿1例、囊袋破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19.44%,经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5.0625,P=0.0244。

3.讨论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善,电子产品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故近视发生率逐渐升高,对我国居民生活、工作质量影响较为明显。临床将视力超过600度患者称为高度近视患者,此类患者多需佩戴眼镜对视力进行矫正,且其白内障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且两种疾病会相互作用,加速眼镜度数上升速度,故临床需及早开展治疗,避免视力持续下降,增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既往多通过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进行治疗,但该方法针对高度近视患者无明显价值,主要是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硬度、体积均较正常人群大,若开展超声手术不仅会延长手术时间,还会增加超声能量,增加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此外超声乳化手术后会影响玻璃体支持效果,故手术易出现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等各类并发症,影响其康复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手术实施中超声可将晶状体切割成若干块,并借助超声仪器对其进行粉碎、吸出,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且该手术方式可减少对后囊的损伤,确保晶状体待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故而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价值较高。但在手术实施中需确保眼前房的稳定性,避免发生玻璃体前移现象,对视网膜造成不必要损伤,此外眼核、后囊间皮质较少,在超声引导其劈核时,医师需密切观察后囊破裂情况,在确保手术各操作规范实施同时,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手术时间过长损伤脆弱悬韧带,影响整体手术效果、预后效果[3]。结果显示:试验组开展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后一周、一月、三月角膜内皮计数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19.44%,故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价值得以证实。

综合上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开展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价值显著,对改善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内皮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小蓉,郭建波.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J].系统医学,2019,4(09):38-41.

[2]戎志銮,陆守权.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1):67-68.

[3]李趣文,牛勇毅.常规与改良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比较[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8,41(03):3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