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康俊启

康俊启(大名县红庙中学河北大名056900)

【摘要】大部分初中生(特别是初一新生)厌烦作文教学,有的甚至害怕作文课,觉得无话可写,要么乱抄一通,要么言之无物。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呢?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观察;写作;兴趣

我曾接手一个初二班的语文教学,第一篇作文交来后,发现有12个学生的作文格式内容基本相同,找来学生一问,原来都是抄的一本作文书上的。有的虽未抄,但言之无物,写满两页的极少。写第二篇作文前,我利用星期天把学生带出去春游,指点学生注意观察,结果,第二篇作文无一人相同,最少的都写了2页以上,有的甚至写了十几页。特别是朱帆同学的《春游三山》一文,被学校“春苗文学社”选中,作为第一篇文章刊登在《春苗》上,并获作文竞赛特等奖。为什么两篇作文效果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因为第二篇作文是学生自己认真观察、想象和创造的结果。因此,观察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我们进行作文教学,首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扩大领域

扩大生活领域,可以为观察打开门户,增加感知器官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开拓视野,为培养观察力创造良好的主观条件。夏衍先生在《关心的、熟悉的》一文中指出:“一个世界人应该多留意社会的现象,把视野放宽,以一种与世界共休戚、同忧喜、共歌哭的心情,多看、多想……。”古往今来的名作家,他们活动的领域、爱好的范围、知识的视野都是宽阔的。从司马迁、杜甫到鲁迅莫不如此。

为了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我经常把学生带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或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动情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活动,观察运动员的神态和动作;带领学生外出春游、秋游,观察花木鸟虫、山川河流的特征等等。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被大自然的奥秘和生活的新奇事物所吸引,就会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有所体会和感悟,并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及其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再写作文,自然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了,学生尝到了观察生活的甜头,就会更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

2.开放感官

古往今来,有着司马迁、杜甫、鲁迅等著名作家那类生活经历的人何止千万,但成为他们那样高手的却屈指可数。这就是在广阔生活领域是否积极开放感知器官,培养观察能力的问题。我们提倡在广阔的生活领域中,积极开放感知器官,积极以眼观之,以耳闻之,以鼻嗅之,以舌品之,以体触之,以心思之。

开放感官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八个字:专注、细致、坚持、多思。

专注,就是观察时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鹜。尤其对诸如运动变化中的物态、色彩,表现人的情感心绪的神态、语言、动作、更须专注的观察。

细致,就是观察时要心细、要明察。要由表象到本质,由局部到全体。由此物到彼物,准确、深入地把握住观察对象的个性特征和内在规律。

坚持,就是观察要经常、要持久、要有耐心。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坚持精神,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材料和成果。

多思,就是观察中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在广阔的观察中,要激发大脑的记忆、联想、想象、分析、综合等功能,同步地加工所获取的信息印象,从而得到自己的独特感受。

3.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学习若能无论何时何地,不用提醒,不用勉强,便自觉地投入对周围的人物事物的观察中去,使观察成为一种“天性”,达到这样的境地,才算养成了习惯。

许多中外著名的作家的经验是记观察笔记(或称观察日记),茅盾先生曾说:“我们在开始创作(还没有发表你的处女作,还没有发生材料恐慌以前)的时候或以前,就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只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在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的随时记下来。”许多作家,诸如英国史蒂芬森,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法国的孟德斯鸠等,都有一堆记录观察成果的观察笔记。

观察笔记的记法,通常可分为三种:

(1)科学素描法。把观察到的事物,真实客观地合乎逻辑地记录下来,要求注意概念的科学性。

(2)艺术素描法。用生动的语文,把观察到的事物的主要特征描述出来,并带有观察者当时的情感色彩,要注意概念的形象性。

(3)联想感受法。在使用科学素描、艺术素描的同时,发挥联想记录下当时思想的闪光和真实的感受。

观察是培养学生自觉的、有预期目的的认识、理解外在事物的一种感知活动,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初中生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深刻、更具有个性特色的写作材料,又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爱好,推动整个作文教学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