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

李德华陈献宁

梧州学院广西

引言:2007年教育部发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课程内容陈旧、授课形式单一等问题,尤其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国家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提出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提供了较为可行的道路。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指个人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的短期和长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个人对自身进行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同时对职业不断认识、探索,在此基础上明确自身职业规划目标,并为此不断努力。

大学是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阶段,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学习目标,也为以后工作做好准备。

但是目前很多大学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师资短缺

专门研究和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数量较少,大部分高校是由分管就业的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兼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而这些教师往往没有系统学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与教学,且由于他们较为年轻,积累的能够用于创新实践的案例库较少,因此无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规划。

2.内容陈旧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课程内容往往是较为陈旧的案例,这样的课程难以真正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形式单一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较少有参与的机会或者参与不够积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学应当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4.脱离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不断加深对自身的认知和职业的探索,从而调整规划,但是目前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往往停留在案例分析,且考核方式往往较为单一,一般是提交作业的形式作为评分依据,而作业要求大多千篇一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二、"互联网+"模式及其意义

1."互联网+"模式简介

"互联网+"概念最早出现在2012年11月,是知识社会创新2.0下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互联网+"也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以优化行业的发展,提高社会创新和生产力。互联网模式也给教育带来较大的冲击的挑战,"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将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对传统教育的改革起到较好的推进作用。

2."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意义

"互联网+"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应用有较大的意义。

首先是充分运用了校内外资源,拓展了知识来源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更新自身理念和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

其次,促进教学形式多元化发展。除了教师讲授外,课程还可增加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兴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

此外,在"互联网+"模式下,学生由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思考者转变,教师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三、"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

1."互联网+教学平台建设"

互联网具有交互性较强的特征,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兼具教学资源共享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功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平台。

教学资源共享可以集合众人的智慧,弥补师资短缺的问题,教师可以参考教学平台的教学案例,完善课程教学,同时教学资源的实时更新确保了教学内容能够跟进社会发展,帮助学生更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互联网+"让师生互动交流更加方便可行,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交流,老师也可以及时补充课堂相关知识。此外,还可以邀请优秀校友、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等加入交流。

2."互联网+教学内容和形式优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因此教学内容应适时更新,并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每个人履历有限,就算是职业规划师也无法了解到不同职业的全貌,而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案例。

此外,"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常规的讲授模式。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并带着自己的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上师生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应用、分析和评估等等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中,在课外,师生还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等形式继续探讨。教师由"知识传播者、教学主导者"向"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教学参与者",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有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

3."互联网+实践创新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指导性,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启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方案。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社会实践教学,如开展线上线下社会调查,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或求职大赛,参观体验职场工作等,帮助学生在不同学习渠道中学会融会贯通,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面临较多的挑战,需要进行改革。互联网有较强交互性、便利性等特征,当代大学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科学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叶晋利."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5):74-75.

[2]韩二东.基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要求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策略[J].河南教育(高教),2019(02):96-98.

[3]张露.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8(08):18-19.

[4]王艳艳,何伟.基于"互联网+"模式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227-228.

[5]周丽妲."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9):177-179.

[6]卢晓,何东云."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