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知人善任”

/ 1

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知人善任”

程成(西安政治学院研究生18队,陕西西安市710000

中图分类号: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000-02

时下,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领导干部抱怨本单位人才太少,庸才太多,工作安排下去却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让这些领导干部满腹牢骚。是不是领导身边真的没有人才?人才到底在哪里?我看并非不是没有人才,人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是一些领导干部不善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未能做到“知人善任”罢了。那么,领导干部要如何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呢?。

在识别人才上要有智慧,学会做“伯乐”

领导干部要做到“知人善任”,前提是知人。如果,你还没有发现他们,只是因为还没有炼成“火眼金睛”,须知“慧眼识真金,识人有学问”。只有掌握了识马的智慧,才能从本单位干部中鉴别和挖掘出“千里驹”。

一是走出主观误区看客观。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领导干部喜欢从主观出发看问题,往往根据个人喜好、外貌长相、感官印象、道听途说对一个干部是否是人才进行主观评价,而并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走访调查,也没有进行综合考核就妄下结论,人为地为公正客观评判人才增设了障碍,导致了人才埋没。因此,在识别人才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一定要跳出脱离客观实际这个怪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对干部、对单位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发现人才。

二是倾听基层民意看群众。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邓小平同志曾谆谆告诫我们:“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对人才的识别,必须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在改进干部考察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扩大考察面,延长考察线,实行“立体式”考察法。如除了采取个人书面述职、征求分管领导意见、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填写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实地察看、经济责任审计等多种方式外,还可聘请一批从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干部参与考察,全面考察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人才情况,从而防止鱼目混珠的现象,将最优秀的人才发掘出来。

三拨开表面现象看本质。发现和识别人才是一个“剖石为玉,淘沙见金”的复杂过程,是智者的远见卓识。领导干部在发现人才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干部德才的现实表现进行全面考察,又要对干部的本质进行深度挖掘。要把干部具有创新精神与喜欢出名挂号区别开来,把敢抓敢管与简单粗暴区别开来,把讲究工作方法与当好好先生区别开来,把坚守本分、廉洁自律与不善于处理关系区别开来,切实对干部的考察达到一个本质上的了解。现实生活中似是而非的事情很多,想把干部了解透很不容易,领导干部只有悉心观察、辩证思考,善于从表面出发,看清干部本质,才能练就识人的慧眼。

在使用人才上要有艺术,学会做“知音”。

我们常讲,伯乐苦于千里马太少,偶然间发现一匹“千里马”便显得弥足珍贵,高兴的不知所措,却不知道,更多的是“千里马”得不到主人正确的驾驭,显示不出它应有的价值。在人才使用问题上,领导干部要学会做人才的“知音”,及时了解人才的所想、所需,真正让人才为自己所用、为单位所用。

一是酌情而用用其位。人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出全部工作才能。实际中,一些单位还存在着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不合理现象,把一些人才放置到了那些与人才本身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并不相符合的岗位上,既影响单位工作开展,又限制了人才自身的才能发挥。因此,领导干部要把用人的关键放在进行“对口”操作上,为人才选出合适他们的最佳岗位,实现人才与岗位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让人才在岗位上施展才华,促进工作。

二是视才而用用其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才都是各有长短的,没有所谓绝对意义上的“全才”。古人讲,“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就人才的才能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用之才,只看是否用的恰当,是否用其所长。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根据人才的特长、优势,放到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工作,能用人之所长,容人所短,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切不能以瑕掩瑜。

三是因人而用用其时。须知道,人才工作年龄都有个最佳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才的潜能发挥便有所不同。西汉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古训,正是不能让人才用当其时,错过了人才使用的最佳时机。领导干部要尽可能的让每个干部的工作适应于自己工作的最佳时期,不能因为论资排辈、岗位编制受限等原因,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沦落到“排队候补”的煎熬中,造成人才资源的损失和浪费。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