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姜蕾

姜蕾(浙江省余杭第一人民医院眼科311100)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中图分类号】R779.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305-0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好等优点,深受病人的欢迎,但由于仪器设备昂贵,短期内在广大基层医院尚难普及,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我院眼科在一般条件下改变传统的12mm大切口,最大限度地将白内障囊外手术切口缩小到6.0~6.5mm的小切口。从2012年2月-2012年8月共治79例(84只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治白内障患者79例(84只眼),双眼5例;男34例(38只眼),女45例(46只眼)。年龄最小21岁,最大84岁,平均63.6岁。老年性白内障63例(67只眼),并发症白内障8例(9只眼),外伤性白内障8例(8只眼)。术前视力指数以下64只眼,0.02~0.2者20只眼。

1.2手术方法患者做球后麻醉联合轮匝肌麻醉,并压迫眼球降低眼压后,固定上直肌。做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8mm反眉弓形巩膜切口,约1/2深度。切口两端距角膜缘1~1.5mm用月牙隧道刀做板层巩膜隧道至角膜约1mm,穿刺前房,注入粘弹剂,做连续环形撕囊,用平衡液做晶状体核水分离,并转动核,使其浮于前房,剪刀扩大切口6~6.5mm,用晶状体匙娩出晶状体核,抽吸残留皮质,囊袋内植和人工晶状体。观察切口闭合良好,复位球结膜并烧灼结膜切口。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单眼包扎。

1.3术后处理每日用0.5%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连续3天。

2结果

2.1术后视力本组病例术后2周随访,均较术前视力提高,其中视力≥0.3者9只眼,≥0.5者58只,>0.8者17只眼。

2.2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7只眼,术后3~5天消失。前房出血2只眼,发生在术后第一天,仅虹膜表面少许血膜,2天后吸收。在本组病例中,无感染,无眼压升高,无渗漏及切口裂开等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

3讨论

操作技巧如下所示:

(1)9~12点钟切口:位于9~12点钟象限的6~6.5mm切口,不受上直肌和水平直肌牵引的影响,而且上睑的压迫可在切口上部起经线方面的作用,从而抵消了肌肉牵引的影响。

(2)切口呈隧道式的自闭型:隧道式切口,内口大于外口,术毕可自闭而无需缝合,消除了缝线因素造成的散光。

(3)水分离使晶状体核缩小:通过水分离,水分层及娩核前先吸除前皮质和核外壳,使要娩出的核变得更小,有助于小切口一次性娩出中心小核。

(4)多用粘弹剂:不要节省粘弹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除注吸消除皮质以外,其他操作步骤均应用粘弹剂,始终充满前房,以保护角膜内皮和后囊。

目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在我国已普及开展,特别是超声乳化手术运用,有许多优点,但价格昂贵,基层医院尚难开展。笔者认为,只要手术方法不断改进,本组84只眼小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因为切口小、无缝线,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散光等不良反应。此方法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易于掌握便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