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诊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外伤性脾破裂诊治分析

武枫

武枫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汾阳032200)

【摘要】目的:分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30例,手术治疗38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准确评估伤情,合理选择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适应症是提高外伤性脾破裂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104-02

Analysisofdiagnosisandtreatmentoftraumaticspleenrupture

WuFeng.FenyangHospitalinShanxiProvince,Fenyang032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treatmentoftraumaticspleenrupture.MethodsFromJanuary2005toDecember2012,68caseswithtraumaticsplenicrupturetreatedthepatient'sdiagnosis,treatmentmethodsandeffects.Results30casesofconservativetreatmentandsurgicaltreatmentof38cases,2casesdied.ConclusionsEarlydiagnosis,accurateassessmentoftheinjury,reasonablenon-operativeandoperativeindicationsistoimprovethecureratetraumaticspleenrupture,thekeytoreducemortality.

【Keywords】Traumaticsplenicrupture;Surgicaltreatment;Non-operativetreatment

外伤性脾破裂在各种腹部损伤中占20%~40%[1],外伤是脾破裂的首要原因,由于脾脏质地脆弱,血供丰富,所以一旦出现破裂,极易出现不可控制的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脾脏是人体内最大淋巴器官,具有重要免疫、生理功能,盲目手术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经济上的负担,本文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脾破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50例,女18例,年龄10~65岁。伤后距入院时间0.5~4.8h,其中开放伤15例,闭合伤5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7例,坠落伤9例,挤压伤7例,刀刺伤15例。合并伤:脑损伤2例,血气胸3例,多发骨折8例,小肠破裂4例,肾脏挫伤3例,肝破裂5例,失血性休克32例。

1.2诊断方法

68例均为急诊入院,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来院时有不同程度休克32例,腹膜炎体征60例,腹腔穿刺68例中有42例抽出不凝血,B超和CT检查示明确脾破裂63例,阳性率92.6%,根据2000年第6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损伤程度分级标准,将脾脏损伤程度分为Ⅰ—Ⅳ级[2]: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30例,Ⅳ级8例。

2.结果

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红蛋白及B超或CT,评估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保守治疗30例,中转手术2例,手术治疗38例,其中2例死亡(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脑疝),脾切除术16例,脾修补术14例,脾部分切除术8例。脾脏手术后并发症6例:左膈下积液感染2例,胰瘘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均治愈。

3.讨论

3.1诊断

外伤性脾破裂常出现严重出血,失血性休克或合并其它脏器损伤,死亡率高。所以及时诊断和明确评估伤情很重要,脾外伤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尤以左上或左下胸疼痛为著,如伴有失血性休克,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等基本可诊断,但有些脾破裂早期诊断相对困难,需进行辅助检查,如B超和CT。B超是临床上简便、快捷、可靠的检查方法,准确率可达90%以上,对于血流动学不稳定患者可行床旁B超检查。CT分辨率高,是腹部损伤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检查能明确脾破裂的部位、程度、对脾破裂分级,给治疗提供依据,并能除外腹腔内其它脏器损伤,如果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应少做辅助检查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3.2非手术治疗

脾破裂采用非手术治疗是当今脾脏损伤治疗的发展趋势,保留脾脏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既可以避免手术治疗的各种并发症,又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痛苦,因此已成为外伤性脾破裂治疗的首选。以往对于脾破裂的治疗,一旦诊断为脾破裂都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对脾脏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脾脏的免疫功能,抗肿瘤功能已被学界认同,由于监测手段进步,对生命体征平稳的脾破裂患者(Ⅰ级,Ⅱ级)行非手术治疗是安全的,本组病例30例行非手术治疗,根据B超和CT结果,Ⅰ级16例,Ⅱ级14例,其中2例Ⅱ级脾破裂因生命体征不平稳立即转为手术治疗。结合经验和文献报道以下情况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或经过输血、输液后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膜炎体征;除外其它需要手术治疗的脏器损伤;B超和CT提示为Ⅰ、Ⅱ级脾破裂,腹腔内出血不多或动态监测腹腔积液无明显增加。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将患者置于监护病房,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随时动态B超观测,如病情加重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3.3手术治疗

由于脾破裂出血大多凶猛,从维持人体生命角度考虑,一旦决定手术,应尽快实施。手术治疗是治疗严重脾破裂患者最有效手段,确诊后在抗休克同时积极准备,手术特征: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明显腹腔出血;有其它腹腔脏器损伤;腹腔内积液较多者。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止血。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①脾缝合修补术,适用于Ⅰ~Ⅱ级脾破裂且腹腔内积血不多者;手术中关键环节是显露脾脏,查明受伤部位损伤程度、大小,控制和消除出血的组织,用10号大圆针慕丝线间断穿过裂伤处的基底部缝合伤口,为防止缝线切割脾脏可塞入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或大网膜一起结扎,结扎时松紧要适度,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如果术后24~48小时内未再出血,则效果满意。②脾动脏结扎术,适用于Ⅱ~Ⅲ级脾破裂,多联合缝合修补术,对年龄较大者不用此术式以免脾脏梗死。③脾部分切除术,近年来研究发现脾脏具有与肝脏相似的解剖结构,为脾部分切除提供了理论依据,适用于Ⅱ~Ⅲ级脾破裂,本组10例无一例手术后再出血。④脾切除术,对于病情严重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往往失血很多,需要大量输血,再加上保脾脏手术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呈现凝血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大,甚至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为避免术后继续出血,不得不进行脾切除术,虽然去除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但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办法,特别是合并有其它损伤,不允许长时间手术,全脾切除手术可以迅速达到止血目的,缩短手术时间,为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机会。对生命体征不平稳,或有其它合并伤者及腹腔污染严重者应尽快行脾切除术,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脾切除时为避免损伤胰尾应分束结扎脾蒂,是治疗脾破裂的主要术式。⑤自体脾移植术,脾切除后剥去脾被膜,切成薄片组织缝合在大网膜前后页间。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进步,介入治疗(脾动脉栓塞),腹腔镜脾切除术成为脾破裂治疗的新形式。总而言之,B超和CT在脾破裂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短时间内早诊断,积极抗休克,准确评估伤情,选择合理术式和方法是提高脾破裂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随着科技进步和对脾破裂研究的深入,将使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更加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1442.

[2]夏穗生.腹部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