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健康教育路径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探析

朱珠

朱珠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二科650011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例采用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教育,观察组则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就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PICC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健康问卷的达标率为88.89%;对照组的相应值为55.56%,44.4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问卷的达标率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对PICC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PICC置管患者;应用

【中图分类号】R9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128-01

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肿瘤以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术后采取静脉化疗作为辅助,但是静脉化疗需要分疗程,且时间较为漫长,化疗药物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反复穿刺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损伤。PICC是一种安全的、无痛性静脉通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防止药物渗漏等优点。但是该技术也会引发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导管阻塞的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本研究中,使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1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例。对照组中5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为19~62岁,平均年龄40.22±1.51岁;其中,有1例呼吸衰竭,6例肺癌,2例鼻咽癌。观察组中4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为20~62岁,平均年龄40.84±1.32岁;其中,有2例呼吸衰竭,5例肺癌,2例鼻咽癌。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育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该组患者常规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护理人员在置管前将置管的目的、作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情况告知患者;

(2)置管过程中为使患者更好地配合穿刺,应当给予其抚慰,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3)提醒患者淋浴时勿要淋湿置管,避免发生感染;

(4)指导患者在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有异常则立即回院处理。

1.2.2观察组

对该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具体方法如下:

1.2.2.1成立小组

由主管护师、专业置管护士和拔管护士等组成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小组,置管前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增加其置管知识并明白各自的职责。

1.2.2.2制定方案

根据PICC置管的操作流程,针对不同阶段的置管,及其所须侧重的健康知识,制定出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的健康教育路径。

1.2.2.3实施路径

(1)在置管前一天,将PICC置管的优点、目的、方法、价格、适应症等向患者一一进行讲解。运用挂图、观看投影仪、宣传栏等方法向患者说明置管的原理以及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该技术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消除其及家属的顾虑,明白了PICC的益处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2)在置管前一个小时,指导并帮助患者做好准备,将置管的过程及可能发生的情况等相关问题对其进行讲解,训练好患者在置管中需要做的配合动作,使置管能够顺利进行。

(3)在置管后二十四小时,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并通过X线检查患者是否有炎症症状产生。指导患者对置管肢体进行活动,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等情况的发生,提醒患者置管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每二十四小时更换一次敷料。

(4)在住院期间,将维护PICC置管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还要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处理措施进行说明,指导患者每天对手部进行功能训练。提醒患者化疗间歇期对导管的维护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5)在出院前一天,将医生的联系方式以及出院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告知患者,提醒患者如果穿刺点周围出现肿胀、疼痛、渗液、发红等情况则需回院处理。

(6)在患者出院后3~5天,打电话询问患者的饮食、生活以及身体状况,提醒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回院进行导管维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静脉炎、脱管、堵管、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自制健康问卷让患者解答,了解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满分为100分,等于或者超过90分为达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健康问卷的达标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56%,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的健康问卷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中有8例等于或超过90分,达标率为88.89%;对照组中有4例等于或超过90分,达标率为44.44%。观察组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

3.讨论

健康教育路径就是在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的同时,针对疾病的某一时期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的技术[4]。与常规的健康教育相比,该技术避免了因护士经验不足而产生的低效性宣传,有效克服了教育的零散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健康教育路径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使其明白每一阶段置管、带管、导管维护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对PICC置管的熟悉程度,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健康问卷的达标率也低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莹.健康教育路径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130-131.

[2]赵霞清.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4):1626-1628.

[3]孟海云.健康教育路径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妇女,2014,11(12):107-108.

[4]戚晓梅.临床路径在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4,1(11):188.

[5]陶丽.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干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0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