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在针药复合麻醉下的效果观察

/ 2

心脏瓣膜置换术在针药复合麻醉下的效果观察

滕和志王小康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期间采取复合麻醉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分析临床针药复合麻醉的监护经验。结果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分析,根据麻醉方式的差异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全麻,给予研究组针药复合麻醉面,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几率、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之后输血例数、手术之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其开展针药复合麻醉效果理想,因为手术期间不需要气管插管,使用麻醉药物剂量少,患者手术之后能够早期进食,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针药复合麻醉;应用效果

针刺麻醉下实施心脏手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我们国家得到初次应用,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升高,医疗设备以及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关于针药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认可,目前提倡浅睡眠、保留自主呼吸以及无气管插管状态下的针药复合麻醉,为针刺麻醉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景[1]。本文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分析,根据麻醉方式的差异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全麻,给予研究组针药复合麻醉面,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几率、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所接诊的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所选取患者排除严重精神异常患者,通过针灸试针所有患者存在良好的针感,患者的心功能全部处于Ⅰ及到Ⅲ及,可以平卧,患者全部为第一次接受心脏手术;100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9±12.0岁,患者的平均体质量为61.3±14.2kg;100例患者手术之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表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2例,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18例;根据麻醉方式的差异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

给予研究组患者针药复合麻醉:手术之前30分钟采取不同长度的不锈钢毫针按照穴位处方依次下针,首先应用捻转手法选取双侧中府穴、郄门穴以及尺泽穴,当产生针感之后连接电针刺激仪,保持频率为每分钟200次,调整脉冲频率为3Hz到4Hz,通常输出强度为2.0mA,诱导时间为20分钟,在开展针刺诱导之前给予患者肌肉注射吗啡,剂量为0.1mg/kg,手术开始之前15分钟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剂量为0.1m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剂量为2mg,在进行切皮之前,给予患者胸骨正中切口皮下浸润麻醉,使用利多卡因20ml到30ml,手术期间适当追加芬太尼与咪唑安定,保证患者一直处于浅睡眠,无痛感,保持自主呼吸[2]。给予对照组患者全麻:手术之前给予患者肌肉注射吗啡,剂量为0.1mg/kg,手术之前进行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剂量为0.1mg/kg到0.4mg/kg,静脉注射芬太尼,剂量为0.01mg/kg,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剂量为0.15mg/kg,之后为患者开展气管插管,在锯胸骨之前静脉注射芬太尼,剂量为0.002mg/kg,在开始体外循环之前追加咪唑安定与维库溴铵剂量,直到手术结束[3]。

1.3观察指标

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成功几率、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数据通过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通过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通过X2校验,所得P值>0.05,代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得P值<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全部为100.0%,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之后输血例数、手术之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值见表1。

表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手术之后输血例数、手术之后住院时间、心脏自动复跳例数对比

3讨论

现在针刺复合麻醉下实施心脏手术的理念在于无疼痛,浅睡眠,确保自主呼吸状态下执行,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之上,不采取气管插管以及麻醉机,利用针刺麻醉,确保患者的器官功能,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进而降低医疗费用[4]。通过大量研究显示,针刺复合麻醉下实施心脏手术治疗方式安全,治疗效果理想,因为手术期间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患者一直处于浅睡眠的状态下,保持自主呼吸,因此全身应激反应相对比较小,机体抵抗能力强,不会损伤到患者的呼吸道,因此手术之后产生并发症几率显著降低[5]。

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针药复合麻醉下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上,能够在临床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均炉,任秋生,裴圣林,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颅脑围手术期脑氧及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8(3):201-205.

[2]赵东,李志华,王金城,等.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对脑代谢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28(3):278-279.

[3]邵晓梅,方剑乔,周传龙,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丘脑局部血流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28(6):599-601.

[4]方剑乔,王均炉,邵晓梅,等.针药复合麻醉的新思路———经皮穴位电刺激参与全麻行控制性降压中对器官保护的可行性[J].针刺研究,2016,32(6):402-406.

[5]严洁,田岳凤,刘建华,等.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NO和NOS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8(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