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11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黄丽君杨敏

黄丽君杨敏(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新疆阿克苏8430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地分析了11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并阐述了护理经验。护理经验疾病初期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各项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干预,可改善疾病的预后;及时正确采集各类标本,以便早期确诊;做好患儿高热、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果本组病例痊愈出院117例,治愈率100%。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早期干预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患儿的预后。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尤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可引起手、足、臀部皮肤皮疹和疱疹,口腔和咽部疱疹或溃疡,个别患儿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目前国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病毒[1]。2008年手足口病在国内许多地区流行,在今后的几年里,仍有零星病例发生。尽管绝大部分为轻症患儿,但部分重症手足口病导致的死亡病例仍时有发生,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早期干预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患儿的预后。现将我科在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1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与护理观察要点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感染科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17例,均出现高热,其中合并小儿肺炎5例,合并心肌炎9例,合并脑炎1例。其中男62例,女55例,年龄1.5-11岁,平均年龄3.6岁。本组手足口病患儿年龄≤21个月7例,24-36个月28例,37-70个月78例,>70个月4例。本组手足口病患儿平均体重(20.02±2.85)kg。

1.2临床特点

手足口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8-41℃,热型不规则;皮疹95例(81.20%),为斑丘疹和疱疹,主要分布于手、足、下肢膝关节周围和臀部皮肤,不痒;口腔内或咽峡部有疱疹和(或)溃疡89例(76.07%),可见咽部充血;年长儿自诉咽部疼痛,年龄较小的患儿表现为哭吵或食欲不振。

1.3治疗原则与转归

早期给予阿昔洛韦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短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抑制炎症反应;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应用甲氰吡酮注射液,改善心脏功能,心功能不全的患儿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

2护理

2.1病情观察

根据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病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疱疹性咽峡炎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竭阶段和生命体征稳定期[2]。各阶段并无明显界线,如未进行及时有效处理,部分患儿可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心肺衰竭阶段。疾病初期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前囟张力、颈部抵抗程度和肢体抽动等神经系统症状。由于EV71病毒感染对神经系统的基本损害在脑干和脊髓[3],所以颅内高压症状可不明显,而以生命体征改变为主要表现。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对于无明显皮肤疱疹但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也应加强病情观察,同时采集相应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以协助诊断。

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病例,早期识别困难,病情变化快,容易失去最佳干预时期。强调病情观察的重要性,争取通过护士病情观察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力争在患儿心肺功能衰竭前得到有效干预。

2.2标本采集

患儿入院后尽快留取各类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粪便采集后立即放入特定的无菌塑料管中盖紧,量为5-8g。咽拭子检查用专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将采样后棉签放入装有2-3ml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折断棉签,旋紧管盖并密闭。本组有2例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V71病毒。

2.3并发症的护理

2.3.1高热护理高热可引起脑组织代谢增加,加重脑缺氧。中枢性发热常常体温升高幅度大,表现为高热或超高热,不易控制。本组手足口病患儿均有发热,热型不规则。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配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对持续高热或超高热者,给予酒精擦浴降温,并配合应用冬眠疗法。每2h监测体温1次,发热时每30min1次。

2.3.2口腔护理由于高热进食水少,加之由于病毒引起的口腔溃疡和咽颊炎,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患儿常常哭闹不止,食欲不振,此时最主要是多饮水,饭后淡盐水漱洗口腔,可保持口腔湿润、清洁,防止口腔内细菌繁殖。对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在溃疡面喷涂金因肽,每日四次,于饭后1h为宜,如有溃疡疼痛不愿进食者,可指导患儿家属使用吸管进流质饮食。要防止交叉感染,做口腔护理时应将手洗干净避免继发感染。

2.3.3饮食护理患儿高热,不显性失水增加,消化功能差,饮食应予易消化、富有营养、多水分的流食、半流食为主,注意补充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因手足口病人维生素需要量大,可以补充富含维生素A、C的果汁,随体温降低、病情的好转,渐渐恢复正常饮食。

2.3.4皮肤黏膜的护理保持患儿全身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尿布,大便后清洗臀部,保持干燥。勤换内衣,床铺整洁干燥,减少磨擦,注意保持手、足皮肤清洁,勤洗手,洗手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完后用纸巾轻柔将水蘸干,避免擦破水疱。勤修剪指甲,防止抓破水疱,观察斑丘疹和疱疹的形态,有助于进一步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3.5心理护理态度和蔼,语言温柔,娴熟的护理操作,可以使婴幼儿及家长配合,顺利完成各种治疗,可以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摆脱紧张、恐惧心理,为患儿创造一个最佳的治疗环境,患儿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早日康复。

2.3.6脑炎、脑干脑炎的护理本组手足口病例中有1例患儿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反应欠佳、肢体小抽动、肌阵挛、昏迷和抽搐。抬高患儿头部15-30°,以利颅内血液回流;频繁呕吐者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注意呕吐物的量与性质;维持液体匀速输入,避免快速大量输液;抽搐患儿予止惊处理;遵医嘱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本组1例患儿应用甘露醇注射液。输注甘露醇时要求30min内快速输完,尽可能通过中心静脉输注。1例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有阳性发现,有研究认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很高[4],本组手足口病例中无一例出现脊髓弛缓性瘫痪症,患儿出院时精神好,出院后还需定期随访。

2.3.7肺炎的护理本组手足口病例中合并肺炎的患儿有5例,出现呼吸急促1例,呼吸困难时适当抬高患儿头肩部,开放气道,给予鼻导管吸氧。病室温度应在20℃-22℃,湿度应在50%-60%,患儿应休息以减少机体的耗氧量和防止心衰发生,应经常翻身,防止肺部充血和肺不张。有呼吸困难发绀的患儿,必要时在入眠后短期给氧。静脉补液时,应注意静点速度不能快,15-20滴/min,呼吸困难时,可采用氧气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2.4消毒隔离

隔离病室内的护士穿隔离衣,戴口罩,接触大小便和分泌物时戴手套。紫外线循环风定时消毒,避免继发感染。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的患儿前清洗消毒双手。每例患儿的床边备免洗的消毒液。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或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臭氧仪下消毒。呕吐物及粪便用含氯消毒液配置成1:100的浓度,混合1h后倒掉。氧疗物品和雾化吸入装置消使用0.1%含氯消毒浸泡液消毒[5]。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外贴特殊标签,焚烧处理。

3小结

手足口病患儿严重时可并发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护理人员应重点观察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和生命体征、面色变化和末梢循环状态;加强体温、心率、呼吸、血压、SPO2的监测;协助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对于手、足、口症状不明显而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也应有高度的警觉性。力争在神经系统受累阶段给予药物干预和心肺功能支持,做好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加强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工作,出院患儿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李兰娟.总论[M].手足口病.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8.

[2]安徽省卫生厅.手足口病防治读本[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15.

[3]WangJN.YaoCT,YehCN,etal.Criticalmanagementinpatientswithsevereentervirus71infection[J].PediatricInt,2006,48(3):250-256.

[4]PragerP,NolanM,AndrewsIP,etal.Neurogenicpulmonaryedemainenterovirus71encephalitisisnotuniformlyfatalbut.causesseveremorbidityinsurvivors[J].PediatrCritCareMed,2003,4(3):377-381.

[5]国家卫生部颁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