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 2

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梁天云曹曦肖艳

梁天云曹曦肖艳(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0037)

随着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假性动脉瘤是介入诊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它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既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愈合慢,增加医疗费用等缺陷。近年来,我科采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的方法成功地治愈了20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下面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患者一般资料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我科经皮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患者中,有20例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为62~75岁,平均68岁;其中19例患者假性动脉瘤发生在拔除动脉鞘24小时内,1例发生在3天后。发生假性动脉瘤后,临床表现为股动脉穿刺处肿块、质硬、搏动样疼痛,行走障碍,听诊有血管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假性动脉瘤[2],大小在3.0-3.5cm22.6~5.0cm2之间。所有患者均先采用局部加压治疗,并观察24小时,无效后再采用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方法处理。所有患者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最终均获得成功。

2方法

先以彩色多谱勒超声波诊断仪对假性动脉瘤进行仔细扫描,确定载瘤动脉破口位置、假性动脉瘤颈部宽度及长度、瘤腔大小和数量。将冻干、灭菌凝血酶(200U/支)用生理盐水按200U/ml稀释待用。注射部位皮肤用碘伏消毒,消毒巾覆盖。在超声引导下将消毒过的经皮穿刺针穿刺入假性动脉瘤腔内,在彩色多谱勒超声实时监测下,分次从小剂量开始将凝血酶(100~200U)通过经皮穿刺针注入瘤腔,使瘤腔内快速血栓形成,直至瘤腔内、瘤颈部的彩色血流信号消失,表明假性动脉瘤已经封闭,观察远端动脉血流及邻近部位的血管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同时观察病情及患者有无主诉,若无异常,拔出穿刺针,伤口包扎好,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

3护理

3.1术前护理准备

3.1.1切实做好患者及其家属术前宣教: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是非常必要的,能有效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效果,也增加了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知情度,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用恰当的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术后肢体制动的重要意义,并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解除其思想顾虑,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

3.1.2协助做好术前检查主要是做好凝血机制监测和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

3.1.3药物准备配制凝血酶局部止血药溶液,准备局麻药物以及急救药品。

3.2术中观察护理主要是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有无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凝血酶属于异种蛋白,若注射量过大,可从假性动脉瘤的瘤腔内漏出到动脉循环中,可导致载瘤动脉急性血栓形成,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3术后观察护理

3.3.1术侧下肢血流情况的观察注意有无下肢肿胀、皮肤温度颜色变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时,及时汇报,并进行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动、静脉血栓形成并予及时处理。

3.3.2穿刺部位的观察股动脉穿刺处肿块较前增大、触诊有搏动感,听诊有血管杂音,提示假性动脉瘤复发。如有血肿形成注意测量大腿周长。如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破溃,提示发生感染。

4讨论

4.1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的原因(1)术后制动不佳由于行介入手术后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及肝素抗凝治疗,延长了动脉穿刺口血栓形成的时间。加上难以忍受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而过早屈曲穿刺侧下肢,致使压迫止血时形成的穿刺口血栓受挤压而脱落,动脉穿刺破口再次开放。(2)合并其他疾病如并存髂、股动脉粥样硬化,或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这时由于血管弹性减退,拔除血管鞘后的回缩程度减弱,血管穿刺口封闭难度增加。脑血管危险因素中,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8例,吸烟饮酒史8例,4例并存肥胖症;(3)血管鞘型号。脑血管支架治疗中因使用血管鞘较粗,以致股动脉穿刺损伤较大,加之术后使用抗凝药物等治疗,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的发生随着使用粗鞘而增加[4]。(4)压迫止血不彻底介入操作完毕,拔除动脉内鞘管后压迫止血时间过短、压迫过程中用力不均、过于频繁地松手观察压迫效果,或者绷带绑扎过松、位置不正确,致使动脉破口未能完全封闭,血液从动脉破口流进组织间隙并与动脉之间形成通道;(5)其他如出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使动脉穿刺破口闭合不良、血栓形成时间延长,故也可能增加其发生率。

4.2加强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疗法的并发症包括疼痛、静脉血栓形成、感染、过敏反应,最严重的是载瘤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因此,术中、术后一定要严密观察,严格无菌操作,重视患者的主诉,注意观察下肢肿胀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预防急性血栓形成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在超声波监测下行穿刺和注射凝血酶时,尽量让针尖远离假性动脉瘤颈部,而在瘤腔边缘部注射,即先使瘤腔内形成血栓并逐步向瘤颈部延伸;每次注射凝血酶时速度宜慢、剂量避免过大[3]。

4.3做好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现随着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日益增多,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人现有的健康问题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专科护理质量。通过我们的语言交流沟通,做好出院前的药物指导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的宣教。

参考文献

[1]何冀芳,李康,魏嘉平1介入手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临床分析1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2,23(2):1841

[2]林凤兰,郭永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4):365~366.

[3]李爱民,黄岚,覃军,等.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附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3,3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