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文化与农村生产力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浅谈群众文化与农村生产力发展

王宇石

辽宁省凌源市文化馆122500

摘要:一定的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政治和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社会的中心任务,因此农村群众文化必然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文章就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群众文化农村生产力促进作用

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群众文化焕发了新的活力,也产生了新的困惑

改革开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广大农民已逐渐地摆脱了为温饱而奔波的抑郁心理的桎梏和大帮哄的束缚,成为生产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这使农村群众文化新的繁荣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

农村群众文化管理体制趋于多样化,农村文化市场也逐渐步入正轨,出现了文化个体户,文化专业户,文化经济联合体。家庭小剧团,台球室、图书馆与集体办,乡办的文化实体一起,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多形式的文化服务。

在新的形势下,农村文化也产生了新的困惑。

1.要求与现状不相适应。同近些年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农村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群众文化从质到量、从内容到形式,都未能满足需要。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物质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却相对贫困的现象。

2.文化管理体制的变革落后于生产关系变革。在市场经济以较快速度兴起于广袤的田野上时,农村文化市场才萌芽,十分柔嫩,由国办文化向多元型办文化的过渡十分缓慢。

3.文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与旧的文化观念的冲撞,产生了认识上的困惑。从文化工作自身来看,传统的“官办文化”、“纯文化”、“小文化”、“独家办文化”等观念,仍在不同程度上束缚着我们的思想,障碍着我们打开思路、放开手脚去探索新时期群众文化的新格局、新体制、新路子。从文化之外看,相当一些地方的乡镇领导对群众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够明确,存在着“唱唱跳跳没正事”、“打打闹闹成不了大事”、“先经济、后文化”的认识,以致于这些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甚至出现了经济富裕了,“反文化”的现象泛滥的逆向动势。

二、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为生产力发展发挥促进作用,只有发挥促进作用,文化事业才有生机

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各项工作的中心,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农业之外,即在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在农民素质的提高。

1.破除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促进农民市场经济观念的形成。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具备市场经济观念。人的观念的形成,具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原因。传统文化形态及其价值观念对人的经济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农民群众文化要把做好市场经济观念的“启蒙”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内容的文化活动,开阔农民眼界,传播科技信息。通过文化的开放,文化活动的聚汇,打开农民心灵之窗,促进一家一户生产的农民彼此交际,求友,从而促进社会交际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形成,为农村经济之舟鼓满新观念之帆。

2.倡导文明进步的道德风尚,为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生产力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决不会在愚昧、落后、迷信充斥的环境中实现。我们反对把文化当成单纯工具,但决不等于不论文化应有的对社会风尚的引导,教化作用。寓教于乐,移风易俗,是农村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爱美,求美之心,人皆有之。群众文化通过自身的审美作用,帮助农民提高审美能力,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同时,群众文化应为农民提供大量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和生动活泼的娱乐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应大力使广大农民在生产劳动之余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得到美的陶冶。

农业现代化,需要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从大文化的观念出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无疑是全社会的责任,当然教育、科技部门应承担主要责任。但群众文化在满足农民求知需要,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方面亦应发挥自己的作用。群众文化要积极与教育、科技等部门配合,通过文化活动这个载体,为农民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放映科教影片,提供图书信息服务,举办电视科技知识讲座,开办各类文化技术培训班,把求乐、求美、求知、求技结合起来,使农民在参加文化活动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知识补充和知识更新。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群众文化需要经济为其提供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同时,文化必须为经济发展起到自己的力量。文化应自觉向经济靠拢,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农村群众文化应强化对经济发展的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这种参与和服务更多的是通过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知识素质来实现的。同时,农村群众文化又必须与生产力同步发展,这样,文化才能够得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村群众文化必须为发展生产力服务,只有在这种服务之中,才能实现自身繁荣和飞跃。愿这种认识为我们的社会,为更多的领导者和文化工作者所认识,并积极努力去实践。

参考文献

[1]孙超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王占请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