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浅析如何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

高芳

高芳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20110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的比重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数量不断减少,而私营企业的数量则飞速增加,企业用工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劳动工资统计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和困难,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使其统计和监督功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难以实现,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如何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旨在促使劳动和工资统计工作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措施

在新时期新常态的背景下,劳动工资的统计工作也在逐步的发展,劳动和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和工资统计工作同时也是人民生计的重要统计数据。它们全面并且准确地反映了本地区的工作工资状况,具有时效性。近年来,劳动工资统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计范围越来越广,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对于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数据收集越来越困难,统计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

1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认识的偏差

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是制约劳资统计工作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各级领导和部门对劳资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资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有一些领导,对劳资统计工作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对劳资统计信息的作用不以为然,特别是相当部分的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严重不足,表现在很少听取统计人员的工作汇报和为统计人员解决具体困难,特别是一些单位根本没有明确领导分管统计工作。至今仍有人认为统计是“软工作”、“统计只是加加减减、填填写写的事,是估计加统计”,只要得个大概数就行了,多点少点无所谓。

1.2劳动统计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统计人员大多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工作开展较困难。由于一些领导对劳资统计认识不足,工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要兼顾多项工作,劳资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且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致使劳资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好统计,造成多数的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仍是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必需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更不用说要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对当年单位经济核算运行情况做出恰当的分析了。加上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大部分劳资统计人员在统计岗位上工作都不会超过三年,并且刚换上来的统计人员往往是临时变换,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统计工作没有交接好就匆忙上阵,做起劳资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只能模仿以前的报表,随意找几个数字,就当作是统计数据,上报了事,这必然会出现差错,甚至会造成统计失实。

1.3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具执行力

通过每季度的人事劳资统计检查,发现大多数单位原始记录齐全,建立了统计台帐及相关统计报表制度,劳资统计数据与财务账目核对清楚。但仍有一些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统计台帐,致使账目不清,统计指标无从查起,造成统计数据的不真实;基层劳资统计人员更换频繁,统计人员没有持证上岗等,这些都是由于缺乏统计制度、制度不健全或不具执行力造成的。

1.4统计信息范围狭窄,渠道单一,只关心统计结果,不注重统计分析

在日常的统计工作中,企业统计系统收集统计数据主要是由各个对口部门逐级上报,实行定期报表和各种临时报表制度,如每月、季、年报等逐级编制、汇总、上报各种统计资料,由于各种报表注重主题一般比较单一,信息包含内容有限,导致信息范围狭窄,信息统计渠道单一,同时存在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只重视对劳动工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而往往忽视对统计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和预测,没有真正使劳动工资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帮手作用。

1.5统计手段落后,信息化配套建设程度低

由于统计原始数据信息的采集自动化水平较低,统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是定期报表制度,利用计算机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有限,因此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上比较落后。一是仍然没有实行网上直报,造成基层统计人力、物力的浪费;二是报表处理程序审核、汇总等环节不够严密,造成数据出错难于及时发现,只能在汇总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汇总方法单调,难以进行深加工。或只能将数据导出后程序外操作,使审核程序复杂化。

2如何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

2.1努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加强对基层单位劳动工资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细化单位工资构成的情况,将劳动工资统计中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工资总额等指标理解弄清楚,必须严格要求基层单位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统计台账,健全与劳动统计资料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和凭证等统计基础工作,从源头上保证劳动统计报表质量,对现有劳资统计的两个操作平台进行整合归并。

2.2建立统计工作质量保障体系

准确、可靠是劳资统计工作的价值所在,是最基本的要求,无论你前期统计设计如何优化,后期对统计数据分析得如何详尽,如果在统计调查阶段数据不准确,其统计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企业必须严格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统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统一统计口径和指标解释,做到数出一门,真正使劳动工资统计数据反映客观实际。报送过程中的逻辑、技术审核和质量控制也必须更加严格,既要防止人为的干扰,也要防止因对指标理解有误的错报。

统计数据的形成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企业的宏观决策产生误导,给职工个人带来损失。因此一定要建立统计工作质量保障体系,将每一个环节都纳入体系之中,相互协调,相互监督。

2.3多途径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直接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效果。因此,要多途径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努力保持统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应注意到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而不是理论的灌输。同事,在开展业务培训过程中,一定要使培训具有针对性,解决好存在的问题,使培训能获得良好的收益。

2.4实现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

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不仅可以减少因手工的计算和汇总而产生的偏差,还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查阅速度,延长档案保存时间。电子台账的建立,只需将收集的统计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续的报表编制、汇总和数据的分析大量工作都可由计算机完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将档案资源科学有效地整合,减少档案保管成本。职工有关信息变成电子档案,可以进行定期维护更新,使劳动情况的检索和查询更加便捷。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改革的稳步推进,劳资统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劳资统计人员以及管理者认清形势,加强劳资统计重要性的认识,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及时改进统计的方式、方法,不断加强劳资统计方法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晓军.浅析现行劳动工资统计的现状及对策[J].统计与决策,2014

[2]田凤丹.我国劳动工资统计现实的探讨[J].经济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