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例以眼科为首诊的小儿多动症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9例以眼科为首诊的小儿多动症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王鸿雁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150500

摘要:目的:分析9例以眼科为首诊的小儿多动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例小儿多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抽动严重程度及多发性抽动症主要症状频次分布列表。结果:4-6岁的患儿占比例较大,抽动严重程度衡量表症状轻的6例,占66.7%,从多发性抽动症主要症状频次分布表可以看出,眨眼(88.9%)、挑眉(77.8%)等眼部抽动动作所占频次高居前位。结论:小儿多动症以眼科首诊的比例高,医务人员及家长需重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对该疾病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眼科;小儿多动症;诊断治疗

Diagnosisandtreatmentof9childrenwithADHDasthefirstdiagnosisofADHD

OBJECTIVE:Toanalyze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9childrenwithADHDasthefirstdiagnosisofophthalmology.Methods:Theclinicaldataof9childrenwithADHD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7toJanuary1818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frequencyofticsandthefrequencydistributionofmainsymptomsofmultipleticdisorderwerelisted.RESULTS:Theproportionofchildrenaged4-6yearswaslarger,andtheseverityoftwitchingwas6cases,whichaccountedfor66.7%.Fromthefrequencydistributiontableofthemainsymptomsofmultipleticdisorder,itcanbeseenthatblinking(88.9%),pickEyebrows(77.8%)andothereyetwitchingactionsaccountedforthehighestfrequency.Conclusion:TheproportionofchildrenwithADHDinthefirstconsultationofophthalmologyishigh.Medicalstaffandparentsneedtopayattentiontoit.Earlydiagnosisandcomprehensivetreatmentareofgreatsignificancetothedisease.

Keywords:ophthalmology;pediatrichyperactivitydisorder;diagnosisandtreatment

小儿多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行为冲动,注意障碍,多动,继发伴随学业损害,甚至伴有一定的社会适应功能的异常。不少患儿早期的表现不具有明显特征性,导致误诊漏诊的情况时常发生。随着疾病的加重,患儿行为难以接受约束和控制出现破坏行为,影响家庭关系及伙伴关系,导致社会适应和调节上的困难[1]。该病虽属儿科心理保健治疗范畴,但有研究[2]发现53例患者中约36%的病例是以眨眼为首发症状。现将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例患儿,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作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小儿多动症患儿9例,所有病例均符合DSM-IV的多动症诊断标准,排除精神发育迟缓、情绪障碍及其他精神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7.32岁,韦氏智力测验IQ>80。

1.2方法

仔细询问发病情况、发病前后伴随症状和既往病史,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屈光检查、视远视近眼位、眼球运动的检查,排除眼部疾患后转儿科治疗。对于眼科首诊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

2.结果

4-6岁的患儿占比例较大,抽动严重程度衡量表症状轻的6例,占66.7%,从多发性抽动症主要症状频次分布表可以看出,眨眼(88.9%)、挑眉(77.8%)等眼部抽动动作所占频次高居前位。

3.讨论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and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或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S),是一种儿童期起病、以慢性多发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临床症状除抽动外还有心理、行为问题。该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未明确定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心理和环境、中枢神经递质失衡、遗传、免疫、等诸多方面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综合征。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简单面部运动性抽动如眨眼、皱眉、鼻子抽动、张口、转头、吐舌、耸肩、甩手、伸腿、腹肌抽动等。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运动性抽动,如眼球转动、“做鬼脸”、拍手、弯腰下蹲、跺脚、蹦跳、扔、敲打自己、走路突然停下来或转圈、重复触摸物品、模仿行为和猥亵行为等。早期的诊断并及时有效的治疗对该疾病的预后有着重大意义。

本次回顾性分析中发现,4-6岁的患儿占比例较大,抽动严重程度衡量表显示症状轻的6例,占66.7%,而在多发性抽动症主要症状频次分布表可以看出,眨眼、挑眉等眼部抽动动作所占频次高居前位。该类患儿在基层医院往往通过一些眼科常规检查后发现眼部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对于家长多以孩子“顽皮”、“坏习惯”等搪塞。特别是抽动比较轻的患儿,早期的误诊漏诊的概率更大。由于孩子的“顽皮”、“坏习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周围伙伴、同学的孤立,甚至带来家长老师的歧视,而采取不正确的方法对待患儿,造成患儿的病情急剧加重,给治疗带来不小的麻烦。对于眼部多余动作出现的患儿,眼科医务人员要先行眼科常规检查排除眼部疾病如早期的麦粒肿、霰粒肿、眼睑痉挛、散光等眼部疾患后,切不可忽略掉可能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可能,一定要和儿科医生一起,通过认真细致的检查,避免造成多动症的漏诊或误诊。

针对多动症的患儿治疗,可以中西医结合。西药在目前首先选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包括氟哌啶醇、泰必利、可乐定等。在单一种药物疗效不明显时或抽动伴发行为障碍时,可联合用药。药物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锥体外系症状(如不能静坐、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综合征等)和常见的镇静作用(如活动减少、嗜睡、认知迟钝等)。且患儿易耐受,停药后容易复发。中医治疗多根据辨证分型,采用清肝泻火、滋肾平肝等,以其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疗效稳定等特点受到广大患儿及其家长的关注。心理治疗是近年提倡的主要方式,主要通过训练的方式,加强对小儿身体习惯的控制,逐渐培养小儿的生活习惯。通过心理治疗,使其能够将精力集中在一个地方。主要措施有自我控制训练、放松训练和综合疗法。另外,环境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影响也很关键。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取得父母和学校的配合,给患儿营造一个轻松平等的环境,决不能歧视、斥责甚至处罚患儿的“坏习惯”。社区要宣传多动症的有关知识,多动症不是儿童的天性也不是儿童的故意行为。加强全社会有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对于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杜亚松.儿童心理障碍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75.

[2]刘智胜.多发性抽动症[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

[3]袁荣高.浅谈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西药治疗[J].甘肃中医,

2006,19(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