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封管方法对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两种封管方法对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文燕

滨州市沾化区人民医院山东滨州2568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两种封管方法对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肿瘤患者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封管方式将1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SAS法(S=生理盐水,A=给药)封管,观察组患者应用SASH法(S=生理盐水,A=给药,H=肝素盐水)封管,比较两组患者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后使用SASH法封管能够减少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率,能够延长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生理痛苦,避免并发症。

关键词:PICC置管;SASH法;SAS法;肿瘤;PICC导管堵塞

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均进行长期化疗治疗,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会刺激并损害患者的外周血管组织[1]。PICC置管是指经过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肘部静脉插入导管并延伸至上腔静脉并进行留置,能够避免化疗药物对于血管的刺激,并且能够避免多次穿刺的痛苦,并且能够减少静脉炎的几率[2]。因此,PICC置管近年来在化疗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肿瘤患者的血液粘稠度会有明显升高的现象,发生血栓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人。而PICC置管期间是发生血栓的高峰期,PICC置管时间越长,血栓的发生率越高[3]。因此,选择合适的方式冲管,封管,能够有效的防止PICC导管堵塞,也能够避免血栓的发生[4]。本研究探讨了两种封管方法对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肿瘤患者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封管方式将1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肿瘤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45岁-77岁,平均年龄61岁。肝癌患者23例,胃癌患者33例,肺癌患者3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在43岁-76岁,平均年龄59.5岁。肝癌患者26例,胃癌患者34例,肺癌患者30例。两组肿瘤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SAS法(S=生理盐水,A=给药)封管,首先使用生理盐水10ml冲洗管道后,给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输注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10ml进行正压封管。

观察组患者应用SASH法(S=生理盐水,A=给药,H=肝素盐水)封管,首先使用生理盐水10ml冲洗管道后,给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输注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10ml+肝素钠(浓度50U/ml)3ml进行正压封管。

1.3观察指标

两组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根据PICC导管堵塞的程度分为轻度堵管,中度堵管以及完全堵管。不堵管:能够顺利抽取回血,推注药液顺利,液体滴注速度100滴/min。轻度堵管:能够抽取回血,液体滴注速度60滴至99滴/min。中度堵管:能够抽取回血,液体滴注速度20滴至59滴/min。完全堵管:抽取无回血,液体滴注速度≤19滴/min。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轻度堵管+中度堵管+完全堵管)×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一。

表1两组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

3·讨论

PICC置管优势明显,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进行反复穿刺输注,引发皮下血肿,穿刺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还能够有效的避免化疗药物对于患者静脉血管的损害与刺激,长期留置PICC导管,还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PICC置管输液已经成为临床上对于长期输液患者最常用的一种方案[5]。

PICC在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由于外周静脉的血管表浅且置管,能够容易定位穿刺部位,并且能够长时间保留PICC导管,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比较小,PICC置管成功了高于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置管风险相对较小,因此PICC置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更为广泛。但是PICC置管会有较高的几率出现PICC堵管的现象。导致PICC堵管的原因有两种,非血栓性堵塞以及血栓性堵塞。非血栓性堵塞:不同药物混合使用时产生了细微颗粒,在输注脂肪乳等药物的时候出现了脂肪沉积的现象,一旦没有及时冲洗管道,就会引发堵管。血栓性堵管:封管方法使用不当,出现血液回流的现象,引发PICC堵管。患者没有按照医嘱,互动过度,或者局部肢体受到压迫,导致静脉压力升高引发血液回流,导致PICC堵管。进行PICC置管时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形成血栓,导致PICC堵管。

因此,必须选择一种正确的封管方式,才能够减少PICC堵管现象的发生。但是,临床上对于如何封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封管方法较多。因此,临床在为患者封管时必须考虑到患者PICC导管的类型,输注液体的类型,PICC导管说明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封管方式,并按照封管操作流程对患者进行封管。

研究显示,两种封管方法(SASH法;SAS法)对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应用均有一定效果,但是SASH法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明显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几率,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啊,延长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红玉,王仿华.肿瘤患者PICC两种封管方法预防堵管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5):851-853.

[2]罗孝贞.肿瘤患者PICC置管堵塞的原因与临床护理措施[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3):144-146.

[3]曾敏,韩兴平,王家香等.两种冲管方法预防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堵塞效果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192-193.

[4]骆春林.不同封管方法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5,(2):274-275.

[5]沈燕萍.肝素稀释液脉冲式正压封管法防止PICC堵塞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5,41(24):3066-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