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研究

张苗苗董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优化,提升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脓毒性休克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9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实施中心静脉压下的治疗,而观察组则为PiCCO检测技术指导下的治疗,并通过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病情上的讨论。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在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分析中表现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输液量上,6小时和24小时的结果均以观察组更低。结论: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促使患者氧代谢异常的改善,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脓毒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指标;氧代谢

脓毒性休克患者,其早期主要的问题是蛋白质的严重丢失,此时在临床上表现出水肿、飞书中,并需要通过液体复苏、组织灌注的方式进行改善治疗。在病情评估的过程中,检测血容量具有重要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够在临床上得到专业认可,对患者生命安全进行保障【1】。而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脓毒性休克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94例,通过对比不同的监护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脓毒性休克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9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其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在3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3.5)岁。从原发病情况上看则有重症肺炎、重症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患者病程差异不大,能够实施比较指标,并同意、接受本次实验的调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中心静脉压下的治疗,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对血压、心理等重要指标进行监测;而观察组则为PiCCO检测技术指导下的治疗,即对患者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中心静脉通路的建立,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导管进行测定,在进行股动脉穿刺之后,可以将PiCCO植入固定门,并于仪器连接进行监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坚持无菌环境,并做好感染预防工作。

1.3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分析,包括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肺氧合指数、MAP等,其次,对比患者6小时和24小时所进行复苏治疗的液体量,做好病情监测的全程记录。

1.4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了数据上的讨论,在计算上使用到了专业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在数据化指标的确认下,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具体而言,本次实验在血流动力学指标评分上使用计量统计,统计结果具有意义(P<0.05)。

2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在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分析中表现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MVP、CVP以及ScvO2和PaO2/FiO2这四项指标中,观察组对应为(79.92±12.54)mmHg、(9.75±1.47)mmHg、(76.28±8.41)%和(385.36±51.29)mmHg;对照组为(62.55±14.28)mmHg、(9.87±1.74)mmHg、(60.22±7.88)%和(321.25±46.85)mmHg。

与此同时,在输液量上,6小时和24小时的结果均以观察组更低。即观察组分别为(2206.36±304..52)ml和(3536.52±386.51)ml;对照组则为(2545.38±254.69)ml和(3892.36±351.17)ml。此外,在每小时尿量对比中,观察组为(42.63±4.58)ml,对照组为(32.89±5.63)ml,组间差异显著。

3讨论

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和护理观察,重点分析血流动力指标,能够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指导补液策略。此外,在护理中关注管道情况,做好固定以及抗感染工作,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空间。一旦出现倒挂问题,需要及时的汇报处理,并告知患者及其家注意日常生活中可能产生的牵拉、压迫,对情绪不安的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或者必要的镇静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在检测的准确性上也应当注意,并策略多次,取得平均值【2】。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对组织灌注不足进行及时地反馈,对于早期复苏治疗具有积极租用,而检测过程中的数据多样,也需要护理人员更好地学习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做好护理管理,提升护理专业技能【3】,包括对患者的体委知道、患肢对导管的压迫等,这些细节问题的处理将会影响到整体结局。

综上所述,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促使患者氧代谢异常的改善,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合信.PiCCO监测技术在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79-80.

[2]陈军,刘艳艳,温振杰.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有效性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771-2772.

[3]赖志珍,孟建标,胡马洪,许秀娟,季春莲,张庚.左西孟旦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9(03):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