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护理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护理及护理体会

张莉

关键词:造影剂;外渗;综合护理;护理效果;护理体会

CT增强扫描是一种建立在CT平扫基础上的一种通过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后进行扫描的方法。,但是,在进行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过多、注射方法不当、患者不配合等原因,导致造影剂外渗,从而使患者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1],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进行CT增强扫描后造影剂外渗的患者,通过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其中,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6.1.1-2018.1.1)期间,接受放射科治疗的造影剂外渗患者中随机挑选50例,选取25例患者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剩下的25例患者选为观察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3:22),其中,3名男性患者为儿童患者,22名女性患者中有5名女性儿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24±8.98)岁,其中,住院患者有15例,门诊患者有10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4例,需要进行妇科化疗的患者有21例;对比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23),2名男性患者为儿童患者,23名女性患者中有6名女性儿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35±8.65)岁,其中,住院患者有16例,门诊患者有9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5例,需要进行妇科化疗的患者有20例。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病情等数据均不存在差异,可以进行对比(P>0.05)。且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全身免疫疾病以及器官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

1.2方法

首先要对患者渗漏部分进行处理,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渗漏的情况和程度,避免患者及其家属产生焦虑心理,同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谅解,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针对造影剂外渗现象较为轻的患者来说,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可使其自行吸收[2]。造影剂外渗程度为中等的患者一般采用0.05%的地塞米松擦于外渗部位及其周围皮肤,对其进行消肿,再用50%的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冷敷于患者的患处,并擦拭周围的部位。造影剂外渗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在采取冷敷的基础上,使用外用药喜辽妥涂抹于患者的患处,同时服用地塞米松,其药剂用量为每日三次,每次5毫克,连续用药三天。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叮嘱患者抬高患肢,直到患处消肿。针对住院的患者来说,应当由当天值班的医护人员送回病房并与相关的值班医生进行交接,并告知渗漏情况和肿胀情况,使其做好相关的记录[3]。门诊患者如发生轻度的渗漏现象时,需要进行定期的电话追踪,对渗漏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将其收入观察室进行观察护理。在此过程中,还要叮嘱患者及其家属24小时内,禁止在外渗部位进行热敷,否则患处会引发水疱和溃疡现象,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另外,如果患者出现水疱症状,且较为严重时,应当使患者到皮肤科、烧伤科进行治疗,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在此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当造影剂渗漏时,应当立即停止注射药物并用空针抽取皮下外渗的药物,使患者抬高患肢。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由于穿刺点周围的部位会发生肿胀、疼痛现象,患者因此会表现出焦虑、抑郁、恐惧的心理情况,此时医护人员应当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告知相关病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并持续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2)对患者的肿胀部位进行护理。由于造影剂外渗会使患者的患处发生肿胀现象,因此需要患者抬高患肢,从而有利于药物吸收或缓解患者的肿胀情况和水肿情况。另外在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用硫酸镁进行局部的冷敷,形成高渗透压缓解患者的肿胀现象[4]。(3)水疱护理:先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中的液体吸出后再用碘进行外敷。

1.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SAS/SDS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其中,SAS/SDS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分界值为50分,轻度焦虑(50到59分)、中度焦虑(60到69分)、重度焦虑(70分以上)。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显效:患者无焦虑、抑郁情绪,通过综合护理以后,患者的身体恢复良好,各项指标均显示为正常,无不良反应;有效:患者通过护理以后几乎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身体恢复较好,基本无不良反应;无效:上述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为:SPSS17.00;用百分数(%)进行计数,组间检验用x2表示,如果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效率为88%(22/25),对比组的护理总效率为68%(17/25),观察组的护理效率远远大于对比组,其中,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

对照组护理护理后SDS评分(48.32±5.12)分、SAS评分(46.67±4.87)分,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护理后SDS评分(40.43±4.32)分、SAS评分(42.32±3.43)分,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要优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3讨论

就目前而言,在进行CT增强扫描过程中因为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过多、注射方法不当、患者不配合等原因导致造影剂外渗,其中发生造影剂外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高压注射器注射药物的速度过快,对患者血管壁的冲击较大,从而导致造影剂发生外渗现象。就目前而言,发生造影剂外渗的主要患者包括长期接受化疗的患者、老年患者,小儿患者、患有肥胖症的患者以及高血压患者等,这些患者在接受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几率较高。所以,在进行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要针对以上患者进行重点的预防和治疗。在针对造影剂外渗预防和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及早预防,同时,要加强医护人员高压注射器的操作技能及穿刺技能,从而降低造影剂外渗的现象及发生的概率,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提高CT扫描的成功率,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影像资料,使其作为诊断依据。在本次治疗中通过综合护理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和焦虑、抑郁心情均得到有效改善[5]。

综上所述,针对造影剂外渗患者,通过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以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本人通讯作者:刘雪

参考文献:

[1]樊文秀.关于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18-19.

[2]陈柳君.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0):7-9.

[3]段玉桃.预见性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作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1):2922-2924.

[4]肖龙英.增强CT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及体会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2):155-156.

[5]周荣华.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4):184.

[6]梁俊丽.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0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