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周春侠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19-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发病率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因素之一[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即:已确诊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之后发生;患者下肢有持续性疼痛;肌电图检测显示神经传导速度缓慢。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急性并发症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为(53.6±2.7)岁;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病程为(4.6±1.6)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5±0.7)个月;对照组患者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为(53.8±2.7)岁;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为(4.3±1.5)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5±0.8)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指导患者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或采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给予患者扩张血管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取患者太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曲池穴、阳陵泉穴、合谷穴等进行针刺,取患者仰卧位,采取0.35mm×40mm毫针对患者穴位进行直刺,行针及针刺补泻手法,将清艾条点燃对患者针刺穴位处进行施灸,留针30min;每日1次,疗程为2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常见病诊疗标准》进行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紧张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明显增加;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肌紧张有好转,神经传导速度增加1~5m/s;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为(51.5±7.3)m/s,胫神经为(47.8±7.5)m/s;运动神经正中神经为(52.8±6.1)m/s,胫神经为(46.2±7.6)m/s;对照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为(53.2±5.9)m/s,胫神经为(47.2±7.1)m/s;运动神经正中神经为(54.1±4.9)m/s,胫神经为(47.2±5.4)m/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为(57.1±7.2)m/s,胫神经为(53.1±7.2)m/s;运动神经正中神经为(58.8±5.3)m/s,胫神经为(50.9±6.6)m/s;对照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为(54.7±4.7)m/s,胫神经为(47.5±7.2)m/s;运动神经正中神经为(54.6±5.2)m/s,胫神经为(47.5±5.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导致患者糖代谢出现紊乱,使神经内膜毛细血管数量减少,促使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神经微循环障碍,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神经病变。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措施为积极控制血糖,同时采取综合防治,但效果不够显著;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为患者血行不畅,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导致患者出现气血不足,经脉瘀阻所致[2];中医针灸以治疗糖尿病为根本,治疗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为主,同时以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为重点,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等[3],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邱学梅,陈少宗.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2,32(8):843-845.

[2]王自春,郭福成,等.针灸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1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30-4331.

[3]吴薇薇,高建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灸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2):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