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村治理背景下的农村党支部工作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试论乡村治理背景下的农村党支部工作创新

益西志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7-044-02

乡村治理是通过对村镇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生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状况的改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改变"脏乱差"的农村现状,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乡村治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建构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村镇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量力而为,逐村整体推进,逐步配套完善。

坚持合理集聚,节约用地。村庄规划应与土地整理、村庄整治相结合,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分步实施"的要求,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和耕地的占补平衡。

允许适度超前,增强配套。按照城乡村镇居民生活条件同质化,以及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置均等化的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合理布局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这一系列部署,对于加强乡村治理、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乡村治理工作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需要不断的深化农村党建的空间结构和覆盖面,其要义就是要提高各级农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从而缩小并最终解决当前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一、村级组织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组织的核心作用不强。村组织在完成上级党委布置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工作精力较为有限,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存在着"推得动就推,推不动就放"的情况,一遇到上级对工作效果的检查,就临时抱佛脚,疲于应付,往往造成工作效果不佳,执行力度差。

(二)村级党员的文化水平偏低。村级党员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对理论知识和惠民政策等把握不准,工作方式方法较为简单单一。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认为自己听不懂、不会做,就推给别人做,导致日常工作推进缓慢。

(三)村级制度机制落实不到位。村级组织的制度落实不到位,"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偏软偏弱,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党员思想观念陈旧,年轻、文化程度较高且能发挥带头致富能力的党员较少。

二、村级组织工作力度不够的原因分析

(一)大局意识欠缺。没有顾大局的眼光和前瞻意识,哪头重要抓哪头,没有形成合力,战斗力不强,导致各项工作滞后。

(二)日常教育管理不力。村级党员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致使很多干部放松了学习,思想教育不够,长时间不读书、不看报,上级制定的政策措施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不重视农民夜校的作用发挥,使很多村级党员党性观念弱化,政治素质不强,廉政意识淡薄。

(三)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作为村党员缺乏全局意识、主动作为意识,思想上等同于群众,在工作中缺乏担当,怕承担责任,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

三、着力加强农村党支部的工作创新

(一)强化教育培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

1、以城乡结对共建为基础,建立"1+1"、"N+1"思想帮带对子,结对机关党组织书记每年到结对村开展2次党课、1次专题培训、1次座谈讨论,1次法制宣传,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政策文件、领导重要讲话等内容,采用会议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2、依托农牧民夜校和"三会一课"等工作载体,组织村党员集中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积极开展外出考察1次,组织村党员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做法,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带头致富和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提高村党支部专业技能及科技知识。

3、乡村治理要大力摒弃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陋习,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勤劳致富的文明新风尚。村党支部一方面要通过村民大会会、田间地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落细落实,树立身边正反面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另一方面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完善村规民约,对陈规陋习进行遏制,对违反的村民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规劝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进行惩戒,达到惩戒一人教育一方的目的。

(二)健全基本制度,规范农村组织运行

1、抓管理制度健全。认真执行村干部日常行为规范,制定针对性强的管理制度,在组织部和民政局的指导下,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财务管理、村干部管理考核、村干部坐班、诫勉谈话、请销假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管理、村务公开等制度,每月以群众满意度评议结果对班子成员实行考核,不断促进工作规范运行。

2、抓村务公示公开。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村财务公开制度,并将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解决情况,纳入村务公开范围,积极探索建立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乡村治理必须建立规范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只有决策制度规范完善了,党员群众参与化程度高了,就能得到村民的支持,才能得到群众的肯定。

(三)加强党员管理,优化基层工作力量

1、增强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针对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不强、能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应充实调整村党支部班子,选择吸收优秀农村青年、致富能手进村"两委"班子。抓好对村级班子的思想教育,引入常态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班子的总体素质和工作热情。对水平低、能力弱的,满腔热情的村干部予以指导帮助,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大力解决村党员队伍的老化问题。一是大力选拔培养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不出事,领导能力、致富本领、群众威信比较好的年轻农民党员进入村党支部班子,尤其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落实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二是村党支部要采取各种途径和形式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年龄、工作特点,把农村党员分为年老体弱党员、流动党员、中青年党员、贫困党员等不同类型,分类管理。制定党员年度目标责任,抓好党员民主评议和量化管理,定时召开党员大会,对照量化管理的内容标准,根据党员平时表现及工作实绩,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保持党员队伍"肌体"健康,使农村党员队伍纯起来。

3、充分发挥村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乡村治理关键在党组织和党员。村级党员队伍是全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只有发挥好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做好乡村治理工作。要通过佩戴党徽、悬挂党员家庭户标牌等形式亮明党员身份,承诺践诺等方式激励党员主动履行职责、开展志愿服务,带头在乡村治理中做示范,积极与群众联系,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