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兰涛

(黑龙江省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鹤岗154211)

【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前臂双骨折患者60例,采用手法复位和AO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手法复位患者30例,优秀19例,良好10例,尚可1例;AO加压钢板手术治疗30例,优秀估秀14例,良好14例,尚可2例。结论: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骨干长度、旋转功能的恢复,骨的坚强固定以促进软组织的早期康复。非手术治疗用于前臂双骨折手术创伤较小,优良率较高,AO加压钢板手术治疗愈合率较高,愈合时间短。

【关键词】前臂双骨折;手术复位;AO加压钢板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054-02

尺桡骨双骨折在前臂骨折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而居第二位。前臂尺、桡骨骨折,应该按照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来进行治疗。不恰当地治疗,可能会导致前臂运动功能的丧失、肌力不平衡及手部功能受限。对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前臂双骨折患者60例,采用手法复位和AO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前臂双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5±3.5岁。所有均为新鲜骨折,无明显骨质缺损。共有120处骨折类型:横行骨折64处,粉碎骨折11处,斜行骨折44处,其中开放性骨折50处。致伤原因:跌倒致伤27例,撞伤9例,车祸11例,直接砸伤13例。60例患者中手法复位患者30例,AO加压钢板手术治疗30例。对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手法复位内固定患者仰卧位,局部或臂丛麻醉,肩外展90°,减轻患者疼痛,肌肉松弛,利于复位。矫正旋转畸形,远折端对近折端进行复位。牵引矫正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分骨矫正侧方移位。石膏外固定。复位时应先复位稳定骨折如横行骨折,再复位不稳定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时,因为通过骨间膜的联系,再复位不稳定的骨折则较容易。若两骨骨折均为不稳定型,在上1/3骨折时,先复位尺骨;在中段骨折时,一般也先复位位置表浅的尺骨;在下1/3骨折时先复位桡骨。只要其中一骨获得了稳定的复位,另一骨折复位也相对容易成功[1]。复位成功后应用4块小夹板固定,分别放置于前臂掌侧、背侧、尺侧和桡侧,背侧板可超腕防止旋转,用带捆扎,用三角巾悬吊。或者采用石膏固定,早期应用石膏托或石膏夹板,待肿胀消退后改为上肢管型石膏固定,一般固定8~12周。

1.2.2手术治疗A0加压钢板治疗,臂丛麻醉后,患肢仰卧位,上臂应用止血带,上肢外展置于侧台。桡骨远侧1/2时,可用Henry前侧手术入路显露,将钢板置于掌侧面。因为掌侧面的软组织覆盖较好,骨面较平,在此处放置钢板更容易。桡骨近侧1/2时,可用Thompson背侧手术人路显露,这个手术入路比前侧手术人路损伤桡神经的可能性小。将钢板置于桡骨近侧背侧面所产生的机械性旋前受阻,也比将钢板置于前侧面为少。桡骨中1/3骨折,上述2个手术入路均可使用。清除骨折断端的凝血块,尽量保留粉碎性骨折块上的软组织附着并尽量解剖复位,可经动力性加压钢板上的大椭圆形孔中的拉力螺丝钉将大骨块固定,至少选用5孔或6孔的钢板,塑形钢板后,先将近骨折端螺孔钻孔,加压固定,再依次固定其他各孔。若粉碎的程度超过骨的周径1/3时,要做自体髂骨移植[2]。最后可将肌肉复回原位,但不缝合深筋膜,缝合皮肤前放松止血带,彻底止血,然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沿尺骨的皮下缘做一切口,显露骨折,选择最好固定的面,有条件最好放在张力侧即后面,若粉碎性骨折,通常将钢板放在有粉碎的一侧。固定的方法和桡骨骨折的手术方法相似,但由于尺骨位于皮下而且较直,所以手术操作更为容易。

1.3疗效判定标准

优:骨折解剖复位或骨折接近解剖复位,腕关节、前臂旋转功能及指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良:腕关节及指关节功能恢复好,前臂旋转功能良好,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可:腕关节及指关节功能稍有恢复,前臂旋转功能明显受限,骨折对位对线稍好。差:腕关节及指关节功能未恢复,前臂旋转功能受限,骨折对位对线差。优良率=(优+良)×100%/总数。

2.结果

6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手法复位患者30例,优秀19例,良好10例,尚可1例,优良率为;AO加压钢板手术治疗30例,优秀估秀14例,良好14例,尚可2例。

3.讨论

尺、桡骨骨干双骨折可发生多种移位,如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等。由于尺桡骨间有骨间膜相联系,其中一骨对位不良都将影响另一骨或上、下尺桡关节,因而有人将它们以关节内骨折来对待,其治疗的目标除了良好的对位、对线以外,特别注意防止畸形和旋转。

除所有长骨骨干骨折常见的问题外,尺桡骨骨干还存在一些特殊问题。如果要恢复良好的旋前和旋后活动范围,还必须取得正常的旋转对线。由于旋前和旋后肌的存在,要整复和保持2个平行骨骼的复位比较困难,所以常发生畸形愈合和不愈合。而且任何一骨的短缩或延长都有会影响另一骨的功能,因此有人把尺桡骨骨折作为关节内骨折对待[3]。满意的内固定器械必须能牢固地固定骨折,尽可能完全消除成角和旋转活动。髓内钉或A0加压钢板均可达到此目的;对于粉碎性骨折可选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而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时也可选择外固定架固定。

前臂骨折的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损伤机制和程度、骨折分类和移位程度、开放性还是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及时有效等。虽然个别文献报告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但是多数作者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结果不理想,而采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骨折愈合率及功能优良率均在90%以上。

治疗方法选择适当,前臂骨折的预后较好,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不同作者所报告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很大不同[4]。术后需密切观察,注意以下的并发症有无出现:钢板断裂和再骨折、骨间膜骨化、血管神经损伤、感染、骨缺损、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均应给予足够重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铁力.前臂双骨折的治疗及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13):1363-1364.

[2]曹恒源,解钰.前臂双骨折的治疗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1):2144-2145.

[3]郭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7).

[4]温国恒,高自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35例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7):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