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速铁路桥隧养护和维修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普速铁路桥隧养护和维修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郭威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西工务段,北京102300)

摘要: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中,铁路桥隧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其对于铁路运输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既要保证铁路桥隧前期的建设质量,更要做好其后期运营期间的日常养护和维修工作。但是在实际养护和维修过程中,却会出现很多常见问题,本文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根据日常桥隧设备养护与维修经验,提出一些相应的管控措施,以便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铁路桥隧;养护和维修;管理;控制措施

1日常养护维修管理中存在问题

1.1养护维修环境复杂

一是桥隧设备所处环境复杂多变。大部分铁路线路的桥隧设备都会与不同的岩层、土壤、地下水或河水等自然环境条件相接触,且处在风、雨、雪等外部环境中,这些环境中含有大量的酸性或碱性腐蚀性物质,对桥隧设备构成浸蚀,极容易出现桥梁各种圬工裂纹、掉块、漏筋、桥墩冲刷、隧道漏水、道床下沉、翻浆等病害,特别是桥隧附属设施中的钢构件、钢梁对外界环境更为敏感,其劣化速度明显快于圬工材料构件。

二是外部人为的社会因素对桥隧设备构成较大影响。随着各地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铁路桥隧周边环境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在桥涵上下游私自挖砂、取土、打井,在隧道周围进行采矿、修路、围垦造田及灌溉、倾倒垃圾等活动,严重影响铁路桥隧设备的正常使用,也给养护维修人员在日常设备管理上造成较大困难。

三是铁路自身运输环境变化影响。近些年,铁路实现几次较大的提速增效举措,各条铁路线路充分发挥运输效能,客运和货运量大大增加,这在无形中给铁路桥隧设备带来严峻考验。除考虑桥隧设备原有的设计使用寿命及设计安全系数外,桥隧设备在列车反复荷载作用下,其疲劳性能不容乐观,且其各部位结构构件的劣化速度可能要更快一些,这给我们养护维修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1.2养护维修受限因素较多

1)劳动力投入限制。工务设备日常养护维修需要体力劳动,而近些年,铁路桥隧作业人员退休数量较大,自然减员严重,新的养护维修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出现了基层作业人员年龄断层,虽然一些养护单位补充了一部分劳务工,但是相对于新建桥隧设备的增加速度来讲,现有人员数量远远不能够满足日常桥隧养护和维修的需要。

2)养护维修费用投入限制。正常情况下,各单位的桥隧养护维修费用投入数量,应当与所管辖的桥隧设备发展病害速度和数量保持在同一水平,即病害发展得快或者多,投入维修、大修费用的应更多。但在前几十年的铁路桥隧养护维修中,很多单位的养护费用投入跟不上,导致桥隧病害得不到及时整治,病害越积越多。

3)维修天窗条件限制。在铁路运输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客运和货运的正常运输组织,而在工务桥隧设备日常养护和维修时,维修天窗数量不够,一些需要封闭线路的上线作业项目无法正常进行,整治既有桥隧病害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4)创新管理水平限制。我国铁路事业经过百年发展,铁路行业各系统中都紧随时代发展脚步,工务线路专业养护维修原本有靠体力劳动支撑的换轨、捣鼓、打磨、换枕等大型施工作业,目前也随着大型机械化的投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而工务桥隧专业养护维修中,很多作业方式还很原始,机械化程度并不是很高,这也间接导致了日常桥隧养护维修的劳动生产效率并不是很高。再有,在桥隧维修管理层面,受管理者业务熟练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一些社会上创新性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应用,也是导致目前一些单位在铁路桥隧养护维修方面停止不前的重要原因。

2.日常维修养护要点

2.1突出桥隧设备日常检查和分析

在桥隧设备养护维修中,前期的设备病害检查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设备检查不能流于形式,要固定检查周期,结合季节和设备病害发展情况,适当开展专项检查。同时,要加强检查人员对桥隧病害的识别能力培养,对于桥隧病害的产生原因可单独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维修或保养意见,以确保桥隧设备病害能够及时发现,为后续整修病害和保证设备正常使用打下良好基础。

2.2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实现台账式管理

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铁路桥隧养护和维修管理工作,要借鉴当今各种信息软件或终端使用经验,开发多种较为成熟的适用于铁路桥隧维修作业管理的软件,并将较为落后的纸质管理手段予以终止。同时,将铁路桥隧设备各种技术参数、历年大维修情况、存在病害及原因分析、防控措施建议、照片予以记录,动态管理,为后续开展整治提供信息依据,针对桥涵限高防护架、上跨设备等台账,也可单独开发平台软件予以管理。

2.3加大重点桥隧病害整治

总结桥隧设备各种病害发展的规律,并根据桥隧病害对铁路行车安全、人身作业影响程度,结合历年来在铁路桥梁和隧道方面发生的人身、行车事故,重点开展钢梁桥桥面、人行道步行板、钢支架(含墩台吊围栏)、桥梁漏碴、隧道漏水结冰、道床下沉和翻浆等部位病害的专项整治,做到有的放矢。

3相关控制措施

在桥隧日常维修和养护过程中,为确保桥隧设备质量和管理水平均衡提高,除了必要的劳动力、费用投入、开展机械化总也、技术业务培训外,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3.1加大安全风险管控

桥隧作业一般涉及高中作业、有害气体作业,而且在列车运行时段内进行作业时,还要注意列车撞扎事故的发生,因此,还需要借助较为先进的通讯设备设置可靠地防护力量。而且,对于桥隧设备各种病害问题,还要分出轻重缓急,逐一进行解决、销号。

3.2区段综合修或一条线大修

结合桥隧设备病害劣化情况,以及次年大修、维修计划,可在每个工务桥隧养护车间开展区段综合修,将该区段桥隧所有维修、保养、大修项目进行全部修理,做到干一座、保一座,以此进行推进,3-5年内将本单位桥隧设备修理一遍。

同时,铁路局层面可根据每条线桥隧设备劣化的程度,拿出费用,开展一条线的桥隧设备专项整治,将重点病害予以消除,确保桥隧设备质量。

3.3开展业务外包,培养专业化维修队伍

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效解决桥隧设备病害,在创新手段和方法上,可全面开展大修、维修项目委托外单位进行修理,并培养一支技术专业能力较强的外单位包工维修队伍。同时,结合工务线路专业开展的集中修作业模式,可将桥隧大维修项目纳入集中修进行,既满足了铁路桥隧病害整治需要的作业时间,又减小了桥隧养护作业对铁路运输秩序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桥隧的养护与维修是一项复杂而又漫长的系统性工作,要想全面做好该项工作,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从多方面出发去考虑问题,采用信息化手段,突出设备检查环节,做到桥隧设备病害能够及时发现、分析、整治、注销,同时需要管理者大胆管理和创新,这样才能保证桥隧设备养护与维修质量均衡达标,全面提高铁路桥隧养护和维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岳明亮.浅谈铁路桥隧养护与维修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路桥工程,2018,05:44-45

[2]陈晓松.浅谈铁路桥隧养护与维修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道路桥梁工程,2019,03:52-53

[3]国家铁路局.TB/GW103-2018普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

[4]高鹤江,刘修炜.铁路桥隧病害检查观测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