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备数学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1

浅谈如何备数学课

雷小华

雷小华(中江县大西街小学四川德阳6181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9-061-01

众所周知,要上好一堂数学课,备课之重要不言而喻。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下面谈谈我备数学课的一些体会:

一、了解知识体系

1、系统了解知识体系。认真研究现有教材各知识点在各个学段、各版块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和其他学科、社会各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未来发展等。

2、认真探讨内在联系。数学较其他学科有无法比拟的联系: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计算公式的推导、问题情境的创设等都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数学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为我们探究各版块中知识点与知识点、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1、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感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不尽相同,各有差异。教案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预设要有相对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让数学爱好者"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作为课的延伸和拓展;让数学学困生"吃得香,不肯走",让他们在相对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找回自信,拥有成就感。

2、关注能力的发展。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些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实现。不同能力的培养需用不同的方法,因此,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数学活动,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三、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1、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主要参考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因而,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重组成与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糅合后合理安排是不可缺少的。

2、以人为本,按需分配。备课是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更新、扩充的过程,为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实施愉快教育。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惟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让其在愉快教育中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4、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数学以"严密性"、"逻辑性"而著称,被誉为"思维的体操",这决定数学教学的联通性与有序性,任何一劳永逸、一步登天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只有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才能循序渐进。

四、"形散神不散"的教学艺术

1、教师的修养。每一篇教案应是丰富的、全面的。尽管从内容、形式上来看,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来看,它应是一张无所不在的"网",不能让任何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消失于教案的"盲点"之中。要想将这张"网"织好、用好,教师的修养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师应具备比较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预见、应急能力。

2、教学美与艺术。"枯燥"是以前数学公认的特点,有"数学烦"之说。但"烦"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数学的精彩"。如何将人们心中的定势消除,而将数学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优美的教艺显得格外重要,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而且也会产生强烈的学数学的兴趣。

3、数学模型的建立。模型建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使其成为技能的过程。因而,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精心组织,整理好相关内容,助学生轻松建立模型。建立模型与综合运用有机结合,做好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准备。

总之,只要数学老师在备课时革新、用心和创新,定会备出令自己满意的数学课,编写出优质的教案,为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