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陈瑞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陈瑞红

陈瑞红

陈瑞红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安阳456300)

【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7天、14天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可增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防止血栓的形成,阻止脑梗死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21-02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2],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经相关检查如CT或MRI等检查确诊,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排除患有肝、肾功能障碍及出凝血时间异常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所有患者于发病时间<48小时开始救治。102例患者中男60例,女42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3.9岁。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脑梗死的基础治疗,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口服,75mg,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口服,100mg,1次/天。治疗疗程均为2周。

1.3评价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于入院时和治疗后7天、14天分别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x-±t表示和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NIHSS评分

经过治疗1周及2周时间,分别进行NIHSS量表评定,其结果如表1。

表1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x-±t)

组别例数NIHSS

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

对照组516.12±1.679.26±2.298.11±2.37

治疗组516.21±1.886.59±1.655.47±1.46

u0.2566.7566.773

P>0.05<0.05<0.05

2.2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血尿2例,牙龈出血1例;治疗组出现血尿2例,牙龈出血2例,停药后出血停止。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已成为临床常见病,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脑梗死患者发病初期症状不严重,往往被忽视,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发病超过24小时,梗死面积扩大,病情进展成失语、肢体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甚至昏迷。脑梗塞发病后1~7天,脑血管阻塞后相继出现该血管供血的脑组织缺血、坏死[5],如救治不及时,患者将会失去生命。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使血小板发生聚集黏附,导致血栓的形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预防脑梗死的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均已获得了临床验证,但对两者联合用药能否延缓或阻止脑梗死急性期病情进展尚未达成共识[6]。《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7]指出卒中发生48小时内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病死或残疾率,推荐的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当前,临床上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治疗脑梗死。阿司匹林是脑梗死治疗最基本的药物之一,在目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循证医学证据最多,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进而抑制TXA2合成,抗血小板聚集[8]。阿司匹林是环氧酶抑制,能使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的生成,而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9]。氯吡格雷是第二代ADP受体拮抗剂,它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第和第相聚集发挥,并具有解聚作用,还可与红细胞膜相结合,影响红细胞的变性能力,且具有血管内皮保护及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10]。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非竞争性腺苷二磷酸(ADP)抑制剂,它对血小板ADP受体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因此,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受到影响[11]。氯吡格雷因抑制ADP的结合而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两种药物抗血小板机制不同。超早期的脑梗死可用尿激酶溶栓,但大部分患者到医院均已超过最佳溶栓时间,失去溶栓机会或有禁忌证,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脑梗死早期溶栓效果好,但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超过了溶栓治疗时间窗,因此应用抑制血小板药物在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在脑梗死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由于缺血发生肿胀,血栓素合成增强,血小板激活增加,可使血管内血小板沉积[12]。结果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可延缓病情的进展,这可能与两种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环节不同有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具有协同作用,能阻止血栓的扩大,“稳定斑块”从而缓解了病情,延缓或阻止其进展,效果肯定[6]。

本文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比单用氯吡格雷的对照组疗效显著,说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可增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两种药物两种途径作用于血小板,有效阻止血小板的聚集体黏附,防止血栓的形成,阻止脑梗死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6.

[2]许风雷,李翠萍,热依汗,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32-33.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26):379-380.

[4]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04-506.

[5]胡新平,陈雄.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9):31-32.

[6]邱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急性期进展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21-23.

[7]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2.

[8]王宝,李玉骞,高波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用药方法及疗效.0:%0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J].2013,16(19):59-60.

[9]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8.

[10]高英,王国团,范太根.氯吡格雷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92-94.

[11]李培育,左寒璐,王复新,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94.

[12]王延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84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