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王爱民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太仓215400)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2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对这25例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以探究血管介入治疗疗效。结果:2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2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治疗发生2例死亡情况。结论: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关键词】血管介入栓塞;血流动力学;骨盆骨折;急救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224-01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患病原因主要为高能量损伤,受伤位置常合并其他部位,该疾病具有超高的病死率(40%~60%),其中急性大出血是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文选对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其中有17例男性患者,占总例数的68%(17/25);女性患者8例,占总例数的32%(8/25),年龄在28~55岁之间,平均年龄(41.58±2.47)岁,其中高处坠落伤8例、挤压伤10例、交通伤7例。

1.2方法

对2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前,给予控制性液体复苏,患者平均液体输注量晶体分别为2000ml、血浆600ml,悬液4U。选用治疗器材为SIEMENSAvtis-V中平板血管造影机,患者血管腔内对比剂为碘海醇。治疗是由重症医学科医师与放射介入科共同完成[2]。血管穿刺选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患者健侧腹股沟处进行股动脉穿刺,再将5FTerumo猪尾巴导管置入于髂总动脉开口上水平造影显示髂内、骶正中动脉及髂外动脉,对比剂注射流速为6ml/s,注射压力为200PSI,对比剂总量为18ml,将摄影4帧/s连续曝光。若发现患者出血部位时,将猪尾巴导管撤出,再换上Terumo4F直弯导管,将其置入出血部位大血管(髂外动脉及骶正中或髂内),再对其进行造影,了解直接责任血管,对比剂注射流速2~4ml/s,注射压力为200PSI,对比剂量12ml,连续曝光摄影4帧/s。发现责任血管后,将Terumo微导管置入目标血管内,再根据患者情况选用颗粒或明胶海绵条,即为短小栓塞剂,主要用于出血量小的血管、出血范围较局限血管,或采用弹簧圈,即为长效栓塞剂,主要用于出血急而快、出血血管较大血管。在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时同时进行显影检查,从腹腔干开始的腹主动脉及其他分支,避免遗漏发生在其他部位的活动性出血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2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并对患者死亡情况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情况,用t进行检验(用SPSS20.0软件处理),当2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对比介入栓塞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有明显的差别时,用P值小于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介入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

25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心率在(105.23±12.31)次/min,平均动脉压(79.48±10.74)mmHg,中心静脉压(5.18±0.44)cmH2O。对比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时,P<0.05。见表。

2.2治疗效果

25例患者中,治愈23例,2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1例失血性休克,1例肺栓塞。患者输注血液量为13.77±3.21单位。

3.讨论

骨盆骨折由于多数是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导致患者休克与合并多发伤的比例较高。导致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为患者在早期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及晚期多项脏器功能衰竭及其他并发症。

在确定性止血前对患者采取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并积极做好患者止血的工作,止血方式应尽量简单、有效、微创。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均有以下几个优势:(1)该技术具有损伤小,能够避免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双重打击,且能有效控制该技术对患者身体的损伤。(2)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可高选择栓塞责任血管,还能精准的找到止血部位[3]。(3)术前花费时间不需太多,且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一般情况下1~2人即可完成本次操作。(4)通过在术中采取腹腔血管造影,能够全面评估患者腹腔内脏器的情况,若患者合并存在腹腔脏器破裂或出血情况,还可将止血与手术同时进行。(5)该技术能够重复操作,在术后可保留导管鞘,必要时可采取重复介入措施。(6)该技术与其他杂交手术特点相结合,对介入止血效果差及有合并多脏器器官损伤患者(如胸腔、腹腔、颅脑),可采取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通过本次研究,我院患者经介入栓塞止血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均优于治疗前,P<0.05,23例患者存活,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救治措施之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明伟,孔来法,张德意,等.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3):244-248.

[2]余景武,苏佩华,沈国鑫,等.CO2造影技术在骨盆骨折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5,37(18):1548-1549,1556.

[3]沈国鑫,余景武,唐杰,等.CO2-DSA在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8):71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