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措施分析孙永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措施分析孙永强

孙永强

孙永强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北京10300

【摘要】目的探究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再进行病原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组)。另取同期门诊上呼吸道60例,下呼吸道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门诊诊治方案;进一步比较两组治愈情况。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9.17%,和对照组的84.17%比较明显更高,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后应及早入院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治愈率的提高。

【关键词】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措施;分析

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全年均可发生的疾病,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两种症型,前者是指鼻、咽、喉等部位遭受病原菌侵入时所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幼儿由于自身免疫防御机制的不健全,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较高,而且,该疾病目前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病因[2]。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较为典型,比如说鼻塞、流涕、咳嗽、发热、腹痛等,但病因较为复杂,难以确定,如何明晰病因,予以对症治疗的,对于提升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此次试验旨在探究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措施,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上呼吸道感染60例、下呼吸道感染60例,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64:56,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个月、10岁,中位数年龄(4.27±1.30)岁;最低、最高入院体温分别为36.6℃、40.1℃,平均体温为(38.10±0.37)℃。另取同期门诊上呼吸道60例,下呼吸道6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63:57,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1个月、9岁,中位数年龄(4.80±1.19)岁。此外,此次试验均由患儿家属知悉实验内容后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症状观察

患儿入院后,首先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患儿会有不同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具体情况如下:①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出鼻塞、喷嚏、流涕、咽部不适等局部症状,表现出发热、头痛、烦躁、乏力等全身症状;②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组出现发热、呼吸急促、持续性干咳等症状,呼吸衰竭则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次120例患儿中,不同的患儿表现出不同症状,且年龄较小的患儿普遍症状病情较重,全身症状显著。

1.2.2临床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与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临床症状相似,需进行病原学检测,经检测,60例患儿中,病毒性感染39例,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或中性细胞数量减少,而淋巴细胞增加;细菌性感染16例,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5例。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中,肺炎组45例患儿,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咽腔,采集灌洗液作为病毒抗原检测标本,检测结果呈阳性;呼吸衰竭组15例患儿,采集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共培养出12株致病细菌,其中部分病例进行了多次细菌培养,呈现阳性检测结果,同时,进行药敏试验。

1.2.3治疗方法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具体用药方案如下:①上呼吸道感染。其中,病毒性感染可给予对症治疗;如果致病菌为流感病毒,可加用磷酸奥司他韦口服;细菌性感染患儿,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口服或静脉滴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②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患儿可根据病原检测结果,采用病原敏感的抗生素,或奥司他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呼吸衰竭患儿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治疗期间,可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予以对症护理干预,对高热患儿,予物理降温及口服退烧药物;出现高热惊厥患者,予镇静止痉治疗。同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嘱患儿多饮水,注意休息。

此外,对照组同期门诊上呼吸道60例、下呼吸道60例患者实施门诊诊治方案;严格按照门诊诊治方案实施,在诊治过程中加强检查,并加强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资料效果。

1.3判定标准

治疗一周后,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具体标准为:①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未见病原菌;②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实验室检查发现病原菌减少;③无效,不符合上述指征者[4-5]。其中,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患者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所记录的基础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百分率(%),组间对比方式为χ2检验,若计算得到P<0.05的结果,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9.17%,和对照组的84.17%比较明显更高,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道感染作为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儿科疾病,其临床诊断及治疗一直是儿科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项目[6]。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有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为病毒性感染,部分患儿发病后常伴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肺炎链球菌感染,若治疗或护理不当,将导致感染反复发作,延长治疗时间。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更加复杂,不典型病原体、细菌、病毒或混合感染等可能,其诊断难度较大,根据临床症状及血象无法准确判定病情,但病原培养及抗体检测耗时较长,为了提升诊断效率,通常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会采用鼻咽喉及气管内灌洗液作为病原检测标本[7],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其治疗效果会比较高。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后应及早入院诊治,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进一步确保治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南德,劳丽芬,关荣钜.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3):132-134.

[2]秦智谦.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0):1245-1246.

[3]魏升云,汤淑斌,张惠,庞伟斌,王莉.宝鸡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谱及其预防措施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7,09(01):80-84.

[4]侯小瑞.热毒宁联合头孢硫脒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138-139.

[5]陈阳华,何暖坚,刘应波,伍建稳.用药指南联合干预措施对儿科呼吸道感染者合理用药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05):852-854.

[6]代志彬,常欣.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5,21(02):351-353.

[7]魏升云,汤淑斌,张惠,等.宝鸡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谱及其预防措施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7,9(1):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