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和CT动态扫描对小肝癌强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MR和CT动态扫描对小肝癌强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孙卓宽1张琦2

1.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核医学科277500;

2.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肌电图室277500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MR和CT动态扫描小肝癌(SHCC)强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8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MR和CT动态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法下小肝癌强化特征。结果:98例患者中发现病灶140个,MR和CT动脉期分别发现127个病灶和90个病灶有明显强化,两种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CC在MR和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中的典型表现为高-低-低信号、高-等-低信号;不典型表现为高-高-高信号、高-等-等信号、低-低低信号,两种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和CT动态扫描均可显示小肝癌强化特征,但是MR动脉扫描期可充分反应SHCC的富血供特点,临床在定性诊断时可结合SE序列上的信号特征,MR扫描更由于CT扫描。

关键词:MR;CT;动态扫描;小肝癌

小肝癌随着体积的增大,手术方式选择、预后效果存在明显差异。里才能早诊断、早手术可以显著提高里才能患者生存率[1]。MR和CR动态增强扫面,在肝脏占位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SHCC的诊断率和定性准确率。而灶发现病灶,并明确病灶性质、范围与其周围组织、血管关系对临床的治疗至关重要[2]。随着临床时机工作的不断深入,MR技术日益成熟,本文作者结合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8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MR和CT动态扫描对小肝癌强化特征,探究两种扫描方式优缺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8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男性50例,女性48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42.353.75)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经CT扫描、超声检查、AFP检测以及病理检测确诊为小肝癌。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史;排除精神病史及过敏史;排除妊娠(女性)、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CT扫描

采用GE的64排多层螺旋CT机。具体的扫描方法如下: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扫描参数:120kV,270-300ms,层厚7mm,螺距3;扫描前20min口服500-800温水,以充盈胃肠道,并指导患者掌握屏气呼吸,扫描从吸气末开始。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下缘,调整窗宽和窗位,以确保扫描清晰显示。平扫后采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100ml,注射流率3.5ml/s;注药后25-30s、50-60s、120-180s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全肝扫描[3]。

1.2.2MR扫描

采用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于吸气末开始扫描,患者仰卧位,中心线定于剑突下缘进行常规平扫。对动脉三期、门静脉三期、平衡一期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轴位扫描,即TR2.6ms,TE1.2ms,反转角15度,反转时间5ms,视野为360mm×400mm,矩阵272×169,层厚4.4mm,屏气时间21s,完成一次全肝容积扫描。常规扫描后用磁共振双管高压注射器,分别经肘静脉注射钆喷酸二甲基葡胺、生理盐水,确保钆喷酸二甲基葡胺完全进入体内。注药后17-20s、60-63s、180s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全肝扫描[4]。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HCC病灶在MR和CT扫描中信号和密度的改变

98例患者中发现病灶140个,MR和CT动脉期分别发现127个病灶和90个病灶有明显强化,两种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SHCC病灶在MR和CT扫描中信号和密度的改变

3讨论

小肝癌一般是指干细胞癌中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3cm或两个癌结节直径小于等于3cm的肝癌。通常癌结节呈现球形,边界清除,切面均匀,无出血或坏死。随着临床影像学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肝癌临床诊断率不断提高。临床影像学诊治小肝癌的基础是肝动脉期肿瘤和肝实质间存在显著差异[5]。

本文研究的MR和CT技术,MR通过多层面技术将全部层面集中于同一时间进行采样,可获得理想的肝动脉期图像。而CT扫描可以实现全肝扫描,且可以在肝脏增强的各个时期进行扫描。所以,CT上动脉期不强化的病灶并非都是少血供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98例患者中发现病灶140个,MR和CT动脉期分别发现127个病灶和90个病灶有明显强化,两种方式对比(P<0.05);SHCC在MR和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中的典型表现为高-低-低信号、高-等-低信号(P<0.05)。所以,临床MR动脉期扫描可以充分反映出小肝癌富血供特点,也说明MRI反映SHCC动脉期快速强化的特点较CT有优势。

总之,MR和CT动态扫描对小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可国,许达生,沈静娴,等.少血供小肝癌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930

[2]严福华,周康荣,沈继章.MR和CT动态扫描对小肝癌强化特征的比较研究.中华肿瘤杂志,2001,23:413

[3]黄伟鹏,陈洁荣,许建生,等.小肝癌的螺旋CT不典型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87

[4]张杰,卜庆丰.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307

[5]李勇,陈建宇,梁碧玲,等.小肝癌的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特征.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25